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無量壽經玄義  (第二集)  1989/11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02-014-0002

  今天我們的講義雖然不夠,但是我們影印了幾份。這個講義的編寫是根據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,以及李炳南老居士《無量壽經》的提要,就是他的眉註。李老居士他這個註解雖然很簡單,就是在這個經文旁邊輔助的,這個本子將來諸位都可以看得到,雖然很簡單,但是很重要。把這經的精華,他都用最簡單的字句給我們提示出來。我們在前言,就是第二頁第一條把依據說出來了,第二條就是:

  【確認淨土法門為一乘了義。萬善同歸。三根普被。凡聖齊收。橫出三界。逕登四土。極圓極頓。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。】

  這個意思,可以從梅光羲的序文以及黃念祖居士《無量壽經》的跋文,乃至於註解裡面他所引用唐宋中國、日本、韓國許多大德他們的看法,這可以綜合他們的看法。這些人的看法,我們要問他會不會有偏見?像我們現代人所講的會不會有先入為主,或者他自己修學這個法門特別讚歎這個法門?這種情形在晚近可以說是非常的普遍,也就是菩薩戒經裡面所講的「自讚毀他」。這在菩薩戒是一條重戒,尤其是《瑜伽菩薩戒本》,把這一條列在菩薩戒第一條,就是自己讚歎自己,毀謗別人。如果自己讚歎自己,不毀謗別人,或者毀謗別人沒有讚歎自己,這個罪比較輕;既自己讚歎自己又毀謗別人,這個罪很重。這是在晚近可以說相當普遍的聽到、見到的事情。但是在唐宋的時代,決不是我們想像的。

  在那個時候無論在家出家可以說他都有相當高度的道德水準,他不會這麼做法的,特別是我們看到窺基大師的《阿彌陀經》註解。今天正好帶了幾本,就是這個本子,這是窺基大師作的。窺基的出身是王孫公子,唐太宗的一員大將尉遲敬德是他的叔叔。尉遲敬德跟唐太宗的關係這是非常之深的,是唐太宗最得力的一員大將,幫他打天下的,以後是封侯的。所以他是王孫公子出身,跟著玄奘做了弟子。

  這個人聰明智慧非常之高。在傳記裡面傳說的還有一段很動人的故事。玄奘大師到印度去的時候,在往西域的路上,見到一個老人在那裡入定,在一個大樹底下入定。這個老人是個得道的高僧,年歲很大,在這裡入定。那個定功相當深,那個鳥雀在他手上做窩,你想想看這個人定功多深。他在入定時間多久?時間要是短暫,鳥不會在那做窩,這樣入定至少也有幾個月了。玄奘大師看到他,就拿著引磬在他耳朵旁敲,這個敲就是叫他出定,他就出定。玄奘大師就勸他:我到西天,要到印度去取經,你現在趕緊到中國去投胎,我回來的時候,你做我的弟子,我們一同來弘揚佛法。這個人證到什麼果位?好像是初地菩薩的果位,大概是別教初地菩薩的果位。由此可知,玄奘大師決定是再來人,不是一個普通人。普通人他怎麼能找一個初地菩薩來做他的徒弟,這怎麼可能的事情?所以這的確都是乘願再來者,不是普通人。

  他就真的到東方來投胎了。所以玄奘大師到印度去了十九年,一去一回來,連路上三年路程一共十九年。回來之後,沒多久就找到他了,就是窺基,就找到他要他出家。他享福享慣了,所以出家就提條件。我們佛門一個傳說叫「三車法師」,他說:你讓我出家可以,我有條件。玄奘大師問他什麼條件?他說:第一個我需要花錢,如果沒有錢,這個生活過得很苦,他說我要帶一車黃金,一車黃金。第二個他喜歡念書,我要帶一車書去,平常沒有事情,讀書、看書。還要帶一車美女伺候他。這是傳說,稱之為三車法師。他修學的佛法非常之圓融自在,辯才無礙。傳玄奘法師的法,所以法相唯識是玄奘大師從印度傳到中國來,並沒有建立宗派,真正在中國建立宗派就是窺基大師。所以窺基大師是法相宗的第一代的祖師,玄奘不能算,在他手上建立的。

  《阿彌陀經》梵文的原本玄奘大師帶回來了,從印度帶到中國來,而且做了一次的翻譯。玄奘大師的譯本,現在我們收在《淨土五經讀本》裡面。這個《五經讀本》我們這裡還有一些,將來每位同修可以得到一本。有玄奘大師的譯本在裡面。窺基大師要給《阿彌陀經》作註解,他不用他老師翻譯的本子,他還用鳩摩羅什翻譯的本子。這個用意非常之深。第一個真正遵守了佛陀的教誡「依法不依人」。玄奘雖然是他的老師,翻得也不錯,但是羅什法師翻譯的也很好,而且羅什法師這個譯本已經流通天下了,已經流通了。所以他用鳩摩羅什的譯本,就是這一個註解不用他老師的譯本,給後人很大的啟示。佛法不講人情,佛法完全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。這是給後人做了個模範。同時還有更深的意義,那就是證明鳩摩羅什大師翻得《彌陀經》決定沒有錯誤。如果他翻譯有錯誤,不對了,窺基大師註解何必用他的本子?應該用老師的本子!這就證明羅什翻得正確,翻得好,連他們師徒兩個都讚歎。這是我們應該要知道的。

  現代人常常是喜新厭舊,總是喜歡新花樣。現在有很多人,就是連夏蓮居老居士在序文裡頭也提倡到的:現在人學淨土的只念《阿彌陀經》,《阿彌陀經》只念秦譯,就是羅什大師的譯本,他說玄奘大師的譯本都沒見過。羅什譯得雖然是好,但是還有一些重要的意思他給它省略掉了。玄奘大師是直譯,文筆確實不像羅什大師那麼樣的通暢,我們念得很舒服,但是他保存了梵文原本的意義,他完全保存,可以說是一個意思都沒有漏掉;羅什他是選擇它的精義(精華的意義)譯出來,有些地方他確實省掉了。這是他們師徒兩個人對於這個本子讚歎,給我們後世人修淨土的確是增加了信心。等於說他給我們做了個證明,這個本子流通對於現代修淨土的人來說是有相當大的利益。

  『一乘了義』是真的。我們中文所翻譯的經典,雖然翻譯的那麼多,自古以來,為大家所公認的一乘經,就是講成佛的經典叫一乘,大乘是講成菩薩的,二乘是講成阿羅漢、辟支佛的,那就更低了。一乘是講成佛的。一乘經典一共有多少部?跟諸位說,只有三部。你看一切經,那麼多經典裡面,一乘經典大家公認的只有三部經:第一部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第二部是《妙法蓮華經》,這是大家公認圓教一乘。另外一部就是《梵網經》,《梵網菩薩戒經》,這是別教一乘。所以一乘經典只有三部。

  為什麼唐宋這些淨宗大德,乃至於不是淨宗的,像窺基大師法相宗的,他這裡面對於淨土的讚歎都是圓頓至極,他都這樣讚歎。這是有道理的。如果你要是把一乘經典認真的去做一番研究,你就會明瞭古德講這個話是有道理的。《華嚴》它最後怎麼成佛的?《華嚴》到了最後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這樣才圓滿成佛的。由此可知,如果要沒有最後這一著,《華嚴》雖然是圓教還是不圓滿,他這個成佛是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的。

  另外,我們再看《法華經》。《法華經》在第二十三篇,「藥王菩薩本事品」,釋迦牟尼佛也是苦口婆心特別勸導大家,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所以《法華經》也是以西方極樂世界為指歸。所以一乘經典、了義經典裡面都是指歸到淨土。古德尤其是日本的淨宗大德們他們說的:《無量壽經》自始至終完全講西方極樂世界。也就是說,《法華經》跟《華嚴經》指歸的就是歸到《無量壽經》,所以《無量壽經》就變成一乘裡面的一乘,了義當中的了義,這是古大德們他們所公認的。

  我們在初學的時候,乍聽到這些話都不太以為然,好像說得太過分了。到我們自己對這兩部大經認真去研究一下,這才恍然大悟,才知道古人所講這個話一點都不過分。《華嚴》實在說就是詳細的《無量壽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就是簡略的《華嚴經》。這個意思到我們有這個感觸,實在講前人已經說出來了,所以我們想超過前人很難,非常非常之難。哪一個說出來的?清朝乾隆年間的彭紹升居士,他說《無量壽經》是中本《華嚴》,那個八十卷是大本的。《無量壽經》經文少,中本《華嚴》;有中本當然還有小本,小本是什麼?《佛說阿彌陀經》—小本《華嚴》。他說這個東西內容跟《華嚴》沒有兩樣,一個說得詳細,一個說得簡單而已。這個說法非常非常有道理。我自己實在講是講《華嚴》講了十八年,才真正承認了這句話。彭紹升講得不錯,講得很有道理。

  所以是『萬善同歸』。這個「萬」不是數字,是表法的意思。世出世間一切善法歸到哪裡?都歸到阿彌陀佛。這一句名號,我們念到後面的時候大家就會曉得,這一句名號就是我們本覺理體。換句話說,就是我們的真如法性,真如本性。阿彌陀佛是我們的真如本性。所以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統統歸阿彌陀佛,萬善同歸是這個意思。我們才曉得這個法門之偉大,這個法門的不可思議。

  尤其難得的是底下這兩句『三根普被,凡聖齊收』。根是講根性。佛法裡面講一切眾生的根性分為三大類,上根、中根、下根;這就是把一切眾生各種不同的根機統統收盡了。這個法門最不可思議的,它是以度凡夫成佛為主。要多少時間成佛?經上告訴我們,「若一日到若七日」。所以窺基大師就講,這是「頓漸二法」。他說有頓法,為什麼?他居然七天成功!哪一個法門能夠七天成功的?找不到。佛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,沒有一個法門是七天可以學成佛的,沒有這個法門,唯獨這個法門。這個法門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?這個七天是說說而已還是真有這回事情?跟諸位說,真有。在《往生傳》裡面我們看到。《往生傳》裡面最著名的一個是宋朝的瑩珂法師。在《往生傳》,在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安士全書》最後那一部分叫《西歸直指》裡面都統統引用他,都有他往生的事跡。

  這個人在傳記裡面記載,他雖然出家了,他破戒,不守清規。他最大的一個長處就是他還相信因果,所以他自己反省,他說:我出家幹的這些事情心行,將來必定墮地獄。他知道他要墮地獄,於是乎心裡就恐怖,就問他的同參,有沒有方法能夠叫我不墮地獄?他同參就介紹他讀《往生傳》,勸他念佛。他看了《往生傳》,心裡面非常受感動,看到別人念佛往生了,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,這個不得了!任何法門裡頭,你修行為什麼時間要那麼長?他會退轉,進進退退,這個麻煩大,唯有西方極樂世界只有往前進是沒有往後退的,所以那邊是保證你不退轉。但是進步?每個人的確有快慢不同,可是他不會退轉。就好像念書一樣,保證你不會降級,不會往後退的;但是你往上升的進度,你一精進就快一點,懈怠就慢一點,不會往下退。這是任何一個法門裡面沒有這個情形的,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有,他不退轉。

  所以他讀了《往生傳》非常感動。於是乎他自己發了一個狠心,立志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他把自己的房間門關起來,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;他不吃飯,不睡覺,連水都不喝,一句阿彌陀佛念下去,念了三天三夜,人實在支持不住了,這倒下去了。一倒下去之後,就見到阿彌陀佛來了。他是念了三天三夜,你看經上講的「若一日到若七日」;他是中根,他不算是下根,他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。阿彌陀佛就告訴他:你的陽壽還有十年,你好好的修行,臨命終時我來接引你。瑩珂法師見到阿彌陀佛心裡很歡喜,聽了這個話他又憂愁,他跟阿彌陀佛說:我劣根性很重,我禁不起誘惑,外頭一誘惑,我又不曉得要做多少罪業,這個十年不知道要做多少罪業,十年以後能不能往生那靠不住了。他說我十年壽命不要了,我現在跟你走好不好?跟阿彌陀佛商量。阿彌陀佛就答應他:好!那這樣,三天以後,我來接引你往生。他說:好。瑩珂馬上就答應了。

  他把這個房門一打開,歡歡喜喜告訴這廟裡大眾,三天之後,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。這個寺廟裡面人看到他這個樣子,都以為他瘋瘋癲癲的說假話,他那樣的人怎麼能往生?所以都不相信。但是看他說話的語氣好像不是假話,好像是真的。好在三天時間不長,大家就等三天之後,看你往生不往生。到了第三天,做早課的時候,他要求他的這些同參道友,今天早課改念《彌陀經》、改念佛號,別的功課都不做,送他往生。他這個請求大家立刻就同意了。好,我們今天就送你往生。他跟到大家一起念佛,《彌陀經》念完,佛號才念了幾句,他就跟大家講:阿彌陀佛來接引我了,向大家告假,我走了。他就往生了。沒有生病,只念了三天三夜。

  這就是給我們做了證明,《彌陀經》上講的「若一日到若七日」決定不錯,那個念七天七夜是什麼?那是罪重極了,決定墮阿鼻地獄的人,你要是一下覺悟,真正回頭,真正懺悔,念佛都能夠往生。這是我們《無量壽經》四十八願裡頭有的,還有《觀無量壽經》跟我們說的「五逆十惡」。這樣人在一切經裡面講是沒救的,一闡提沒救的,臨命終時懺悔念佛還能往生。所以真的三根普被,凡聖齊收!

  聖人像等覺菩薩,觀世音菩薩,大勢至菩薩,文殊、普賢,在《華嚴經》裡面都發願求生西方淨土。不但他自己發願求生淨土,而且他普遍勸華藏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這四十一位不是四十一個人,是四十一個階級;就是從初住、二住、三住、十住,十行,十迴向,十地,等覺。這四十一個階級的菩薩,每個階級都是無量無邊。勸這些菩薩大家同生西方極樂世界。如果我們要很冷靜想想這個境界,無量無邊沒有法子計算的,統統是法身大士;如果在密宗裡面講統統都成佛的,禪家也常常說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,這些都是諸佛,諸佛還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!

  佛為什麼還要生西方極樂世界?諸位要曉得,天台家講有四教,藏通別圓!華嚴會上他們所成的佛是藏教佛、通教佛、別教佛;換句話說,圓教佛他沒有辦法成就。所以我們想,文殊普賢這是圓教等覺菩薩,他為什麼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他去幹什麼?圓教等覺菩薩他所求的就是成佛,就為這麼一樁事情。從等覺位再證妙覺位,妙覺就是佛位,就是要證這個位次。證這個位次他不在華藏世界證,他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證。由此可知,西方極樂世界豈不是一乘當中的一乘,了義當中的了義,是究竟了義。我們從大經這個地方明瞭的。否則的話,像文殊普賢何必還要求生西方淨土。這是講聖人往生。凡夫造惡的,像剛才我們舉瑩珂法師。這是個破戒、造作惡業的凡夫,三天三夜人家能往生!這個事情就是千真萬確的事實,所以他是把一切根性的人統統收進去了。

  在近代,我們看到的諦閑法師的徒弟。諦閑法師以前在世,常常說他這個徒弟往生的事跡,勉勵大眾。所以他的學生倓虛法師,在香港常常在講經道場當中也提出這一樁事實,勉勵大家念佛。諦老法師這個徒弟是早年跟他出家的。這個人是他從小在農村裡面長大的,在一起玩的朋友。從小的一個玩伴,所以感情就很深。長大之後,因為家庭環境不相同,諦閑法師家庭環境比較好,所以他念過書。他那個朋友家境不好就沒有念過書,長大了就做苦工。諦閑法師曾經念過幾年書,念過私塾,以後跟他舅舅做生意,然後才出家的,所以他有國學的根底。他這個朋友不認識字,學了個手藝,什麼手藝?就是補鍋。從前大陸上早年的時候鍋破了,瓷器、碗破掉了,他能夠再把它補起來,就做這個手藝。這個手藝是每天挑個擔子在鄉下到處走、到處喊,哪裡有鍋碗需要補的,賺這點錢非常的辛苦。

  這一年就遇到了諦閑法師。遇到之後,他在廟裡住了幾天,跟諦閑法師說:他要出家。諦閑法師問為什麼?他說生活太苦了,還是出家好,出家至少衣食不愁,不要到外面去跑,去東走西奔,不要受這個勞苦。諦閑法師就勸他:你還是去做生意好了。為什麼?年歲大了。在大陸上那個時候四十幾歲就很老了,不像現在,現在在國外,我們六、七十歲還看不出老態,在大陸上四十歲人就是老人。他說:你年歲太老了,你要出家,實在講出家人也有辛苦的一面。因為大陸寺院早晨三、四點鐘就要起來做早課,早課所念的經、念的咒,你不認識字,你也不會念,你不會念,別人就瞧不起你。這個你在寺廟裡頭常住就很難受,人家歧視你!你要學講經,那你不認識字,你現在學也來不及了。所以就勸他還是去做生意,不要打這個妄想。哪裡曉得他這個念頭非常堅定,他說我非出家不可,賴著他。賴著也沒有辦法,小時候在一塊玩的,有什麼法子?

  所以諦老以後就說了:你既然有這樣的決心,他說:那我有條件,你答應我一個條件。他說:那沒有問題,我既然認你做師父了,你說什麼我都聽。這很好。他說:好!那我再給你剃頭,剃了頭之後就跟他講:你不要受戒。因為大陸上從前受戒比台灣受戒要苦,五十三天!那都是新兵訓練。他說:這個苦你吃不了,你不要去了,不要受戒。你也不要住在廟裡,廟裡大眾在一塊共修,人家這個冷言冷語,你也是聽了很難過的,你也不要住在廟裡。他說:我替你找一個小廟,沒人住的。寧波鄉下有很多小廟,沒人住的地方,我給你找一個。再給你找幾個護法,每個月給你送一點米,送一點錢,你的生活就不愁了。

  他很好,又在附近給他找了一個老太太,虔誠的佛教徒,給他做兩餐飯,中午、晚上晚飯有人做,他還不要燒飯了。幫他找到這麼一個環境,就教他一句話,「南無阿彌陀佛」六個字。他說:你就給我一直念下去,念累了你就歇會,休息好了你就再念。你一直念下去,你將來一定有好處。他也不曉得有什麼好處。他最大的一個好處實在講就是老實聽話。師父怎麼教,他就怎麼做,於是乎他這一句佛號就念了三年。他什麼都不會,一樣也沒有學過,就是諦閑法師教給他這麼一句六字洪名。

  三年他都沒有出門,都沒有出廟門,那個廟就他一個人住。這一天他吃了午飯,到寧波城裡面去走了一趟,看看他的親戚朋友,晚上就回來了,回來就告訴這個老太太講:明天你不要替我燒飯了。這個老太太以為師父三年都沒出去,今天出去看看朋友,大概明天有朋友請他吃飯了,所以明天不要給他燒飯了。但是到明天,就是第二天中午之後她再到廟裡去看一看,看看師父有沒有回來,有沒有吃飯。他那個廟是破廟,窮廟,沒人去的,所以門也不關的。老太太進去叫師父也沒人答應,找到他的寮房就是他住的房間,門也是開的,窗戶也是開的。看到師父站在那個地方,面朝著窗戶,手上拿著念珠。叫他,他也不答應,走到面前一看,他已經死了。

  他站著往生的,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三年,站著往生的。這老太太嚇壞了,為什麼?從來沒有看到人死是站著死的,沒見過。所以趕緊就給這幾個護法的報信,護法有在附近,這就幾個人都來了。來了大家都不知道怎麼樣處理,一商量趕緊給諦閑法師報信去。諦閑法師在觀宗寺,派人去。一個來往三天。那個時候沒有交通工具,要走路去,走去再走回來,三天。他死了以後還站在那裡站了三天。諦閑法師來了看到他,非常讚歎說:天下講經弘法的法師、名山大寺廟的住持都比不上你!你三年念佛沒有白念,真正念成功了。

  這是民國以來的事情,就是民國初年的事情。一個字不認識,可以說是下愚之人。他老實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,他念成功了。預知時至,站著走的。所以這是學佛的成就,他就是誠心誠意念這句佛號,一心一意求生淨土。因為他自己活了四十多年,吃盡了苦頭,他對這個人間實在沒有一絲毫留念,雖然他不知道求生淨土,他不懂得什麼叫淨土,師父叫他老實念這句佛號,他真正念到心清淨。心淨則土淨,這樣的感應道交。他心地清淨了,他智慧就現前,所以他預知時至,他曉得他什麼時候走,他要去看看親戚朋友,去辭一下行。這個成就是真實的成就,諦閑法師讚歎那些話,那不是假的,千真萬確的事實。

  以及我們在台灣,台灣這四十年來,念佛往生西方淨土的人,我們概略的估計總有四百人到五百人。這不得了,所以台灣真是寶島福地,真正往生西方淨土有這麼多人。這四十年來,可以說是這個盛況在歷史上來說都非常的希有。四十年有這麼多人往生,所以這個地方稱為福地不是偶然的。今天雖然好像台灣局勢很亂,但是諸位曉得,真正念佛的人還是很多,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多。而且念佛有不少人真的很認真,這些人有福!這些都是要拿基督教的話來說,都是我們的見證,這是真正的證據,這不是假的。那別的可以能騙得了人,這個不能騙人的。

  『橫出三界,逕登四土』。超越六道輪迴,一切法門它都是講豎出的,沒有橫出的。這是講我們修行。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你欲不斷,你沒辦法超越欲界。欲是什麼?最簡單的講五欲—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。你真能斷得了?不管你用什麼功夫,你要真正把五欲斷掉了,這個斷掉是從心地裡面斷掉,真的沒有了,你才能超越欲界。超越欲界到哪裡去?到色界去,色界就是四禪,四禪天。如果你要想學禪,你就得想想這個問題,這個事實,要真正能把五欲斷掉才能到初禪天,你的禪才能成就。這個成就不是究竟的成就,只是講你能得禪定。

  倓虛老法師在《念佛論》,《念佛論》我們早期印的《無量壽經》後面附的就是《念佛論》。他講得很清楚,他老人家很肯定的說:這一代的人學禪可以得禪定,也就是說,有能力生四禪天。他確實能夠把財色名食睡五欲斷掉,他能生四禪天,可是怎麼樣?不能明心見性,不能開悟。不能開悟在禪裡面不能算是究竟成就,所以這個難,真正是難。如果還有五欲六塵存在;換句話說,你決定是欲界。你說你修行,無論你什麼樣的神通,什麼樣的本事,可以斷言之你在欲界,你沒有能力超越欲界。諸位要是仔細去看看經典上,色界以上的天人決定沒有瞋恚。如果說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心裡還不高興,這個人決定在欲界。我們講見思煩惱,欲界的眾生是十個煩惱統統都有,見思煩惱統統都有;但是到色界,色界是十種煩惱他只有九種,他沒有瞋恚。你才曉得這個瞋恚是障礙禪定的。有瞋恚心,你禪定不能成就,你就生不了色界、無色界天。

  然後再要能夠把色界捨掉,色相不要了,這才能生到無色界。我們中國老子說過一句話說「吾有大患,為吾有身」,我有最大的憂患是什麼?我有身體,身體是憂患。這是很高層的覺悟,那身體都不要了,他到哪裡去?到無色界。所以色界天人只是捨一切欲望,一切欲望他沒有了,他到四禪天。四空天是連這個色相都不要了,所以他那個定功就更深,講四禪八定。雖然修到第八定,八定是無色界最高的這個天,我們講非想非非想天,還沒有出三界,還在三界六道輪迴之內。

  所以諸位你仔細去想想,你就曉得修行難,不容易。修行人一定要斷瞋恚心,換句話說,一定要修慈悲心。因為色界天人他不僅要修禪定,他還要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,色界天。色界一共十八層天,都是修慈悲喜捨。什麼人才能夠出了三界?阿羅漢。你看《楞嚴經》上講的阿羅漢所修的定叫第九定,這個功夫超越了第八定。八定以下的全是在三界之內,沒有能夠超越的,第九定超越了。所以到阿羅漢、辟支佛才真正超越三界,這個難,真不容易!你想想欲界,欲界有六層天,一層一層往上昇,色界十八層,無色界四層,一共二十八層天。你要一層一層的超越,才能夠超出三界,叫豎出。

  念佛的人那不必經過這些,就在人道裡就出去了,所以叫「橫超」。他不是豎出,他從旁邊遛掉了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,你就跟他走了,這樣子跑掉的。所以論起定功比禪不如,那禪有本事到初禪,念佛人沒有這個本事。這樣一比較,這個難與易馬上就明瞭了,這個法門叫易行道。所謂叫「萬修萬人去」,為什麼?他不要斷煩惱,不必要得定;只要你相信,只要你發願,你對西方淨土決定沒有懷疑,你有一顆真正的願心,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。你能具足這兩個條件,然後再具足一心念佛。除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之外,所有一切念頭統統捨掉。換句話說,無念則已,有念就馬上換成阿彌陀佛,你就成功了。

  我們看自古至今這些往生,站著走,坐著走的,預知時至沒有病苦的,說走就走了,他什麼本事?就是一句阿彌陀佛。對於經教懂不懂沒有關係,禪定有沒有也沒關係。所以蕅益大師在《彌陀經要解》裡面給我們講,淨宗三個條件叫三資糧—信願行。行就是執持名號。一切時、一切處,不念出聲音來,不要緊,沒有關係,心裡頭要有阿彌陀佛就行了。這個法門最大的特色是不妨礙你工作,甚至於不妨礙你的家務,沒有障礙的。別人討厭我念這個佛號,我心裡念,我不出聲音。所以它的的確確是一個無障礙的法門,一切時、一切處統統可以修,不拘於形式,這是最大的方便,不拘形式。你家裡供不供佛像都沒有關係,都不要緊,只要你心裡頭有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,這是真正不可思議。所以這叫「橫出三界」,這很難得了!

  「逕登四土」,這一句我們留在經文裡面再說,這不可思議,為什麼?一切大乘法門裡面都說:佛有四種淨土,不管哪一尊佛,任何一尊佛都有四種淨土,凡聖同居土、方便有餘土、實報莊嚴土、常寂光淨土。這四種淨土是有差別的、是有條件的。也就是說,你見思煩惱沒有斷,你所居住這個佛淨土是凡聖同居土。凡聖同居土是什麼?跟諸位說,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六道輪迴,我們這個六道裡頭有佛、有菩薩、有阿羅漢在這個世間跟我們同住,所以這個土是凡聖同居土。斷了見思煩惱就是阿羅漢、辟支佛以上,他們真正得禪定,得九次第定,不是普通禪定;禪定的功夫到第九定以上,他們所居住的是方便有餘土。如果真正明心見性,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,這就是我們常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住的淨土叫實報莊嚴土。我們娑婆世界的實報莊嚴土就是華藏世界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華藏世界,實報莊嚴土。換句話說,你沒有這個程度,這個淨土你見都見不到的,沒法子見到的。西方極樂世界奇怪,這就是說,所有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這種事情,他這四土是在一起的,所以你生一土,四土統統都生了,一生一切生,這不可思議。

  好比我們念書,我舉這個比喻來跟諸位說,大家容易懂。像我們世間的學校有小學、有中學、有大學,小學是小學,中學是中學,不在一起的,都分開的。你念小學你所接觸的是小學生,你見不到中學;你念中學的你所接觸的都是中學生,你見不到大學生,他學校不在一起,班級也都是分開的。西方極樂世界特別在哪裡?好比說幼稚園、小學、中學、大學在一個教室上課,這很奇怪,所以你等於一生一切生。我們雖然到那裡去是凡夫,是凡聖同居土的,可能坐在我旁邊是等覺菩薩,他是實報莊嚴土,是常寂光淨土的,我們肩膀碰肩膀的,這不可思議。逕登四土,他四土一生同時一切生,這是所有一切諸佛世界裡頭沒有的現象。

  西方極樂世界特別,所以這顯示出阿彌陀佛無比的慈悲,所以這個法門是『極圓極頓』。圓是圓滿,沒有比這個更圓滿的。無論在教義,或者修行的方法,或者講我們所契入的境界,都是第一圓滿。頓是快速,頓超!我們在過去《往生傳》、《淨土聖賢錄》裡面所看到的,一般念佛人往生淨土需要多少時間?我們看幾乎百分之七、八十,他們所用的工夫不過是三年到五年。所以過去有很多同修問我:這些人是不是他們這三、五年壽命剛剛好就到了,就往生的?這些人向我提出這個問題,我的答覆是:不以為然,哪裡會那麼巧他壽命就三年到五年,我相信決定不是。決定不是,為什麼他三、五年就成功了?他念佛念得時間到了,換句話說,他有能力去了他為什麼不去?當然去了!絕對不是他的壽命到了。就像瑩珂法師一樣,阿彌陀佛告訴他,他的壽命還有十年。他不要了!他三天就走了。

  再給諸位說,真正念到心清淨,西方極樂世界你會見到。像我們慧遠大師,我們淨土宗第一代的祖師,開山的祖師,在傳記裡面記載的,他一生當中,見過三次西方極樂世界。在念佛當中見到的,他說:他所見到的那個境界跟經上講的完全相同,而那個時候他所見到的經典就是《無量壽經》。因為《彌陀經》、《觀無量壽經》都還沒有翻譯出來。淨土宗最早建立這一個法門的時候,只有一部經。他老人家一生雖然見到三次,他從來沒有跟人家說過,他是在往生的時候告訴大家的。他說:今天這個西方境界又現前了,應該是我去的時候。他說:這個境界過去我已經見過三次了。這時才說出來,說了他就走了,可見得他並不是炫耀。沒走之前雖然見到瑞相,他不講。所以見到那樣好的相的時候,他怎麼不想去,當然想去!

  那我們要問,遠公大師為什麼不早一點去?為什麼要等到他見到三次、四次的時候,到八十三歲的時候才走?諸位要知道,他領導這個道場,他要幫助別人,成就別人往生。所以東林念佛堂那個時候一共是一百二十三個人,是個個往生,這無比的殊勝。在我們中國佛教史上,同時在一生當中成就這麼多的,沒有一個能比得上東林念佛堂。一百多人個個往生,而且往生的時候,先往生的跟著佛一起來接引後往生的,這個傳記上都有。像劉遺民,有好幾個先往生的跟著阿彌陀佛一起來接慧遠大師。而劉遺民還開玩笑說:我們是聽你的勸告才念佛,我已經往生多時了,你怎麼這個時候才來?隨著阿彌陀佛一起來的。

  像這些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,證明他念佛功夫成就了,絕對不會再願意在這個世界多住幾年。為什麼?他沒有貪戀!也沒有必要。只有一樁事情他可以不去,什麼事情?他有度眾生的緣分,接引眾生。緣分盡了,決定就走了。像我們在台中跟李老師。李老師大概在七十五歲左右的時候,他向大家宣布,有一次在中興新村弘法的時候,中興新村就是省政府,那時候剛剛搬過去,那邊有一些學佛的同修們,都是在省政府工作的,地位都很高的,就借中興大會堂,借他們省政府大會堂,講《佛學十四講》。連續講了十幾次,一個星期一次。有一次不知道講的第三講還是第四講的時候,他向大家宣布,他宣布什麼?他生死自在,他想什麼時候往生,什麼時候就可以去。他說:想多住幾年也不礙事。我們相信他這個話不是妄語,他是真正做到了。

  我們也是因為聽了他這樣的宣布,我們回來之後同學們研究,希望老師多住幾年,不要早走了。大家研究結果怎麼樣?老師住世就是講經,他不講經他就走了,所以我們大家研究找一部大經給他講,這才找了一部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請他講。這個經沒講完,總不好意思走!所以就選了這部大經,他老人家也答應了。可是他到九十七歲,他走了,經還沒有講到一半。最初他的確是宣布,說一定把《華嚴經》講圓滿,再講一部《阿彌陀經》他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。可是在九十五歲的這一年,他又重新宣布一下,經不講完也沒關係,他說:我再講兩年就不講了。台中的同修跑到台北來問我,他說:老師說這個話什麼意思?我就告訴他:老師住世只有兩年了。所以他往生等於說是兩年前宣布的,不講了。

  為什麼改變主意?他在臨走之前二、三天跟同學們在一起散步,他說了一句話,他說:世間已經亂了,大亂了,佛菩薩、神仙都救不了了。他告訴同修們,只有一條生路,自己念佛求生淨土。大概過了二、三天他就走了,這可以說是他最後的教訓。我們看看這個世間現象確實是如此的,跟他所講的沒有兩樣,這是值得我們提高警惕的。這部經你如果能夠念上一百遍,我相信你的信心就堅固了,你對它就會有認識了,你才曉得這部經的好處。念少了不管用,印象不深刻。一百遍念下去印象深刻,然後你念得愈多愈好。所以這個法門是真真實實『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也』。再看底下這一段:

  【本經持名念佛法門。圓滿直捷。方便究竟。一超直入。最極圓頓。以彌陀一乘願海。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。作我眾生之因心。以果為因。因果同時。從果起修。即修即果。心作心是。不可思議。】

  這是給你具體的說明,這個法門修行的方法就是一句佛號。這句佛號有六個字、有四個字,實在講佛的名號就是四個字。《彌陀經》上講的「執持名號」,名號就是「阿彌陀佛」四個字。「南無」這兩個字是梵語,意思是恭敬,皈依、歸命的意思,是這個意思。當年蓮池大師在世的時候,這個事情記載在《竹窗隨筆》。《竹窗隨筆》上有記載這樁事情,是蓮池大師自己的筆記,他自己記載的。曾經有人向他請教:法師,你教別人念佛怎麼個教法?他說:我教別人念佛,念六個字,「南無阿彌陀佛」。人家問他:你自己是怎樣念法?他說:我自己念四個字,念「阿彌陀佛」。

  他說:為什麼你教別人念六個字,自己念四個字?他就解釋說:我自己這一生是決定要求生西方淨土,所以我就依佛的教誡。佛在經上教我們執持名號,名號就四個字,我就執持名號,就念四個字。他說:我教別人為什麼念六個字?別人未必有這個堅決的願望這一生想生西方極樂世界,他沒有這個意思。他加一個南無就加一個皈依,歸依阿彌陀佛,跟阿彌陀佛結個緣。他不一定想去,所以就加上恭敬這個稱詞。加上皈依這兩個字,翻成中國意思就是皈依無量壽佛,阿彌陀就翻作無量壽,翻作無量光,無量壽,經上講的,就是皈依無量壽佛,就是這個意思。所以我自己決定這一生要往生,絕不等到第二生了,客氣話都可以免了,不必客氣了,客套統統都免了,就念阿彌陀佛就行了,不要客氣了。

  所以諸位同修要記住,真正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什麼顧忌都沒有。什麼顧忌、客氣都用不著了,一切都來真實的。這個虛套、客套統統可以免除。蓮池大師做了榜樣給我們看。所以最恭敬是什麼?恭敬是心清淨,我沒有雜念,沒有妄想,我只求西方這個世界,所以身心世界我一切放下,絕無一點留戀,這就是最恭敬、就是最真誠,是以至誠恭敬之心來念這句佛號就可以了。所以一切形式都可以不必去講求。

  我們在道場裡面講求這個形式是做給別人看的,影響別人,接引別人,是這個意思。自己修行的話用不著講形式,這是諸位一定要曉得的。道場為什麼要那麼整齊,做那麼多的儀式?這都是招徠大眾,影響初學,使他們感覺到莊嚴隆重,氣氛攝受人心,用意在此地。所以種種供養要如法,要做給大家看的,自己修行不必要。自己修行通常講,印光大師,印光大師我沒有見到這個人,但是我們看到他的書,書前面有很多他的生活照片,你看看他自己住的那個房間,他的小佛堂,當中掛了一副他老人家自己寫的一個字,寫了個「死」字,掛了一副很大的,掛在佛堂正當中。那個「死」字底下供一尊阿彌陀佛的像,他就供一尊像,你看他那個旁邊,他旁邊蠟臺都沒有看到,只看到一個香爐。一尊佛像,一個香爐,一本《彌陀經》,其他的什麼都沒有。這多單純、多簡單,他是這樣修行的,這樣成就的。

  所以這個法門的確是『圓滿直捷,方便究竟』,一切法門裡沒有比這個更方便的。所以你在家庭裡面佛像供不供都沒有關係,那家裡一家人學佛當然供佛像最好。如果家裡人不學佛,反對,你就不要供佛像,一定要求一家和睦,這個非常重要。不要因為自己學了佛,跟一家人相處不融洽。有很多年輕人學佛,父母反對,為什麼會反對?你得要去想一想,這裡頭一定有個道理。因為你學佛,你的態度,你的生活習慣跟家人都不一樣了。家裡人覺得你這個人很怪,甚至於他不懂佛法,你已經迷了,你迷得這麼深,他替你擔心。吃長素,又怕你身體營養不夠,都是愛心來關心你,你再不聽話,說家裡人吃肉,你們將來要受果報的。這人家家裡聽了多難過、多生氣,是不是?這跟家裡完全對立了!這不可以。

  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有智慧,一定要有定力、有耐心,跟家人和睦相處。要跟他們生活習慣完全相同,這一點一定要曉得。我們單獨生活我們吃長素,我們跟他在一起,六祖還在獵人隊裡還吃了十五年的肉邊菜,哪裡有忌諱?沒有忌諱。這絕對不是破戒,這在佛法叫開戒,叫開緣,絕對不是破戒。是你自己真正大慈大悲,你慢慢去影響他。這樣子有一段時期了,或者是二年、三年了,你家裡人覺得:你學的這個佛不怪!你這個佛法我們也可以學,你學佛為什麼也可以吃肉?你就跟他說明白,把這個道理說明白,他聽了會感動。

  這個肉食,你最好不要講什麼吃牠半斤,還牠八兩,不要說這個,說這個他聽不進去。佛教為什麼素食?素食是健康,這個他很聽得進去。現在連外國人吃素都很多,他不是學佛,他是為了身體健康,減少疾病。所以你講素食,衛生,衛性,衛心。性是性情。我們有一個很好的性情,溫柔而不暴戾,素食可以養慈悲心。所以這個飲食的方式是衛生、衛性、衛心。像伊斯蘭教(回教)他們注重到衛性,但是他不曉得慈悲心,雖然那個肉食類他選擇性情好的。因為我過去這是在沒有學佛之前,我在學校念書的時候,民國三十五、六年,我在回教教堂裡面有一年,我懂得他們東西懂得不少。他們為什麼不吃豬肉?為什麼不吃狗肉?有的人罵他:豬爹爹,狗奶奶。那都是罵他的,侮辱他的,其實不是這個意思。他們這個教義裡面不吃的肉很多,不僅是豬、狗肉,很多。凡是形狀奇怪的,性情不好的他統統不吃;狗容易瘋狂,豬懶惰。他說:人吃牠這個肉的時候會影響,會受牠的氣氛,吸收牠的氣氛。這講得也很有道理。所以他選擇牛羊性情柔順溫和,他選擇這一些,目的是保衛自己一個善良的情緒。

  凡是讓情緒衝動的他都不吃。所以我從這個教義就聯想到佛法這個素食還保衛慈悲心,所以佛教這個飲食顧慮的確是圓滿。衛生、衛性、衛心,保衛慈悲心,你這樣講他能夠聽得入耳,他容易接受。不要跟他講這是因果報應,不講這些東西。那個東西,他真正深深懂得因果的時候,他自然會明瞭。我們接引外頭人不用這個方法,用這個方法,他會反抗,甚至於他要毀謗佛法,這樣就不好了。

  底下講『以彌陀一乘願海』。這個「一乘願海」就是四十八願。這是在《無量壽經》裡面,四十八願完全是為一切凡夫,一生當中圓成佛道,這真正了不起。一切諸佛度眾生,都是希望你快快成佛,但是想不出方法;阿彌陀佛想出這個方法,他這個方法是非常有科學根據的,讀了經你就曉得。他不是自己胡思亂想的,他是等於說周遊列國,到處考察參觀,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好的,他都取;那不好的,他都捨,這樣來建造極樂世界。這是非常合乎科學觀念上的,他不是自己一個人在家裡閉門造車,不是的,他是去參學,每個佛剎他都到過。經上講「二百一十億佛剎」,這個二百一十億不是數目字,是表法的。《華嚴》用二百一十億代表圓滿,《大智度論》裡頭也用二百一十億代表圓滿,所以這是代表圓滿的意思。也就是說,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他統統到過,這裡面善惡情形他統統了解。他是取人之善,是捨人之惡,造成這樣一個圓滿的世界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