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無量壽經  (第三十九集)  1992/6 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 檔名:02-012-0039

  請掀開經本,第五十三面第二行,最後兩個字看起:

  【行菩薩道。諸往生者。皆得阿惟越致。皆具金色三十二相。皆當作佛。欲於何方佛國作佛。從心所願。隨其精進早晚。求道不休。會當得之。不失其所願也。】

  這是第四類,說明十方世界諸菩薩眾,這些人並不是專修淨宗的,而是修學一切其他大乘法門,只要他能夠迴向求生,也都能夠生到極樂世界。生到極樂世界,跟這些專修的人,他的果報是平等的,在這裡我們完全看到了。

  『皆得阿惟越致』,「阿惟越致」是指七地以上菩薩的果位;換句話說,諸菩薩在他方世界自行化他,要達到七地這個境界是相當不容易。通常我們在佛經裡面看到的,那釋迦牟尼佛很保守的說法,實在講也是方便的說法,修到七地需要兩個阿僧祇劫,要這麼長的時間;如果是發願求生淨土見阿彌陀佛,那這一生當中就圓滿了。所以在時劫上來說,那是沒有辦法相比的,西方極樂世界成就非常殊勝。

  到達西方世界,這是講菩薩願意往生的,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願意往生的;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也都跟本願裡面所說的相同,所得的身相跟阿彌陀佛無二無別,一生當中決定作佛。

  到哪裡去作佛?這個就要看因緣了。佛不像我們,我們常常用凡夫的心去想佛菩薩,想經裡面講的境界,那總是打妄想,決定想不到的;換句話說,不管你怎麼想都不是事實,這個一定要知道,事實真的是出乎我們想像之外。如果我們體會到這一層,我們就會老實念佛,就不打妄想了。經典裡面所說的,古德教我們仰信就可以了。仰是仰慕,信是深信不疑。我們對西方世界,世尊給我們說的,仰慕、嚮往,深信不疑,這就對了。真正的情況,到極樂世界統統都明白了、都知道了。所以如其打妄想,不如老實念佛,這個多好。心愈清淨,清淨到一定的純度,有時候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境界會現前,你會看到,這個古今都有人真正見到的。

  作佛一定要有緣分,所以我們現在學佛一定要記住,與一切眾生廣結善緣。緣結得多,結得廣了,眾生的根機成熟,應以佛身而得度者,那你就現佛身而為說法,這就叫成佛;成佛是這個意思。不是自己願意化一個身;自己要有意思,那就不是佛菩薩了,那還是凡夫;凡夫自己才有意思,佛菩薩自己沒有意思。所以佛心清淨,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。

  我們今天是迷失了自己,也迷失了生活環境。我們過去生中的事情不知道,到達西方極樂世界,過去無始劫中生生世世的情形,我們統統都知道了,都明瞭了。

  我們生活在這一個世界,今天就是講這個資訊非常發達,我們活動空間限於這個地球,實在太渺小了;到達西方世界,你的活動範圍是盡虛空遍法界。為什麼?你六根的能力蒙佛本願威神加持,幾幾乎乎達到圓滿了。我們睜開眼睛見,能夠見到虛空法界,能夠見到過去未來。這個四十八願我們都讀過,到這個時候才知道我們活動的空間太廣大了。真的,我們這個地球像個鳥籠一樣,我們今天被關在裡頭,出不去;一出去之後,海闊天空。這個關久了,不知道外面境界,你說多可憐!世界無量無邊,至於到哪裡作佛;哪個地方眾生機緣成熟了,機緣是與自己的緣分,不是別人,與自己的緣分;成熟了,到那個地方示現種種不同的身分,去度化眾生。此地是舉一個例子,你想到哪一方佛國作佛,『從心所願』;只要那一邊眾生有感,你必定就有應。

  『隨其精進早晚』,這個「早晚」就是遲早。有人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得很快、很早,有人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就比較晚、比較慢。原因在哪裡?原因是因為他精進,精進不懈的,成就就快;那個懈怠懶惰一點,就比較慢。

  但是諸位要記住,我們這邊懶惰會退轉,西方世界再懶惰的人都不會退轉,只是進步得慢一點就是了。那個精進的人,進步快速;這個懈怠一點,進度比較慢,決定沒有後退的,沒有退轉的。

  『求道不休』,這一句是形容精進。「求道」,他從來不停止的,這個成就當然快速了。

  『會當得之』,他一定會得到,這個得到,是無上菩提。

  「不失所願」是他在十方世界度化眾生,這是他自己的本願,一定會實現的。

  這一段裡面講的是十方菩薩。十方菩薩裡面所說的修行,實在講就是兩句話,「精進早晚,求道不休」。你看看這個經文裡面,所以菩薩唯一的善根就是精進。菩薩精進動力的來源,就是什麼力量推動他?大慈悲心,憐憫法界一切苦難的眾生;為了要救度這些眾生,那就精進努力,先成就自己,然後才有能力度化眾生。自己悲心再重,如果沒有能力,救不了眾生的。後面這個兩行是結勸:

  【阿難。以此義利故。】

  『義』是道理,前面所講的這個道理;『利』是利益,這樣殊勝的利益,也就是好處。前面所說的道理,有這麼多好處利益,這個緣故。

  【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有等等無邊世界。】

  這一句都是講的數字,這個數字太大了,沒有法子計算,這麼多的世界。

  【諸佛如來。皆共稱讚無量壽佛所有功德。】

  我們前面看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,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阿彌陀佛的。為什麼要讚歎他?釋迦牟尼佛在這裡也補充說出來了。西方世界利益第一,九法界的眾生,包括菩薩在內,都得到最殊勝的功德利益,所以一切諸佛讚歎。諸佛讚歎,實在講,就是勸大眾發心求往生,他目的是在此地。

  因此,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今天也知道這個「義利」了,知道之後就應該嚮往諸佛,與一切諸佛同願同行。諸佛菩薩做的,我們也模仿,我們也效法也照做。怎麼做法?就是讚歎『無量壽佛所有功德』。怎麼讚歎?執持名號就是讚歎,讀誦《無量壽經》的經典就是讚歎,隨時隨地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,說給別人聽。說全部的經,沒有那麼長的時間,也許我沒這個能力,我能記得幾句就說幾句,記得幾段就說幾段,這就對了,跟諸佛菩薩讚歎無二無別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品。底下要跟我們說明西方世界那邊的大眾們,他們日常生活的狀況,也就是他們活動的狀況。當然我們也非常關心,因為將來我們也要到那裡去,佛在此地特別為我們介紹。

  【禮供聽法第二十六。】

  首先說明他方世界的菩薩,這一些菩薩們常常到極樂世界供養阿彌陀佛,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,所以那個世界很熱鬧。

  【復次阿難。十方世界諸菩薩眾。】

  這個經文正好緊接著前面這一段而來的。

  【為欲瞻禮。極樂世界。無量壽佛。】

  這是說明因由,什麼原因、什麼理由?他是為了來『瞻禮』,瞻視來禮拜極樂世界阿彌陀佛。當然這個裡面一定有聽經、有請法,我們說請教,有疑問來問佛。

  【各以香華幢幡寶蓋。往詣佛所。恭敬供養。】

  到佛那裡去,也跟我們世間人往來一樣,總要帶一點禮物去供養佛。他們的禮物跟我們的禮物不一樣,他們的禮物,給諸位說,是象徵性的,不是像我們這邊禮物是實用的。這個禮物是自自然然變現出來的,也不是有意帶去的。每一個人自然變現的禮物,像這些東西,香花、幢幡、寶蓋,大小色彩也不一樣,統統是無心顯現出來的。

  既然都是無心,自然變現,為什麼有大小光色不相同?這與個人修行的功夫有關係,換句話說,是你性德所現,修德所變的。香跟花是從持戒清淨純度變現出來的,幢幡、寶蓋是從心地清淨程度變現出來的。換句話,這個裡面,總而言之,離不開「戒定慧」三學。戒學,自然流露出來的是香花;定學,流露出來的是寶蓋,寶蓋是心地清淨,一塵不染,寶蓋是防灰塵的,所以它代表的是清淨心,清淨心就是禪定;幢幡,是弘法的標幟,它是慧學裡面流露出來的。所以他不是有意的,自自然然的。戒定慧三學功深,他這個供養具就非常的莊嚴;戒定慧三學要是差一點,他顯露出來的供養具,光色大小也差一點,所以這個變現出來的。從這裡看到他修學真實的功夫,這個要懂得。這是到阿彌陀佛那個地方恭敬供養。

  【聽受經法。】

  這是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。菩薩們常去的,他有這個能力隨時可以去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。聽完之後,他又:

  【宣布道化。】

  又回到十方世界去宣揚流布阿彌陀佛道德教化眾生的真實利益。

  【稱讚佛土功德莊嚴。】

  就像本師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《無量壽經》,對於西方世界的佛、大眾以及居處的環境,種種讚歎。所以許許多多菩薩我們在前面所看到,那個數字是沒法子計算的,經常不斷的往來西方世界,為我們傳遞西方世界的訊息。

  【爾時世尊即說頌曰。】

  下面是五言頌,一共有十七首半;四句是一首,有十七首半。我們看第一首:

  【東方諸佛剎。數如恆河沙。恆沙菩薩眾。往禮無量壽。南西北四維。上下亦復然。咸以尊重心。奉諸珍妙供。】

  前面兩首是先說本師釋迦牟尼佛對於十方菩薩的讚歎,這些菩薩真正是難得。東方有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佛剎。佛剎就是世界,而且都是指的一尊佛的教化區,通常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,這叫一個佛剎,一尊佛教化的。數量多少?像恆河沙一樣,太多太多了。每一個佛剎裡面有恆河沙數的菩薩眾,這是指一個佛剎裡頭有『恆沙菩薩眾』。恆沙佛剎,這個數量就太多太多。

  他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禮拜阿彌陀佛,用現代的話來說,對阿彌陀佛的仰慕,到西方世界去求學。但是這些人不是像前面三輩往生的,三輩往生的是住在西方極樂世界,是阿彌陀佛的等於是常隨眾,一天到晚在一起。這一些十方菩薩他們是通學的,上課完了,他就回家去了,他不住在學校裡,所以他是來來往往。是這些人,所以這是很值得讚歎的,到極樂世界來求學,回去之後教化眾生。他們這個生活方式、狀況,大致上我們能夠體會到一些。像東方一樣,南方、西方、北方、四維、上下,全是這個樣子。

  『咸以尊重心』,就是統統都以極其尊重之心,以真誠、恭敬來供養阿彌陀佛,供養西方世界諸上善人。絕對不會說是只供佛,把大眾都忘掉了,沒有這回事情,一定供眾。供佛,佛是代表。這一句指的是財供養。當然西方極樂世界所有一切物質都是隨心所欲變化而作,任何財供養對他們來說都沒有意義。最重要的是法供養。我們看下面這個經文就屬於法供養:

  【暢發和雅音。歌嘆最勝尊。究達神通慧。遊入深法門。】

  這是讚歎阿彌陀佛的大德,這些菩薩們都能夠以和雅之音,讚歎都是歌頌,歌頌讚歎。『最勝尊』就是阿彌陀佛,前面讀過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,「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」,「最勝尊」就是阿彌陀佛。『究達神通慧』,「究」是究竟,「達」是通達,究竟通達神通智慧,這是說阿彌陀佛的神通智慧超過諸佛,超勝諸佛。『遊入深法門』,這個「深法」在一般講就是法性之根源,窮盡法性的根源,徹底透徹明瞭法性的作用,這個就是「深法門」的意思。

  【聞佛聖德名。安隱得大利。種種供養中。勤修無懈倦。】

  這一首偈子是專門讚歎佛號功德不可思議。這是阿彌陀佛接引十方世界可以說是最殊勝的一種方法,這個方法簡單容易、快速成就,穩穩當當,不會有一點差錯。『聖德名』就是阿彌陀佛名號。執持名號,你就能『安隱得大利』。「安」是安全,「隱」是穩當,「大利」是什麼?是當生,就是這一生當中就得到往生不退成佛,這個是真實的大利。

  『種種供養中』,普賢菩薩告訴我們,所有一切供養當中,法供養為最。一切法供養當中,第一個是「如法修行供養」。這就說出來了,你看「種種供養中」,『勤修』,如法修行,不可以懈怠,不可以疲倦。

  初學的同修,『懈倦』一定有,從哪來的?無始劫來的業障。這個問題怎麼解決?一定要把它突破,突破之後功夫就提昇了一層。你像我們一般念二十四小時的佛,就會念得精疲力倦,再念下去身體就支持不下去了。這個時候一定要振作起來,要克服障礙,克服困難;你真正克服了,你念起來就輕鬆愉快。這個要真幹,不要怕,這個關口要突破。

  我們在台北有一位許秋雄居士,開計程車,他差不多一個月都會念兩次佛,半個月念一次,他是念兩天兩夜,他愈念精神愈好,他這個關突破了,愈念精神愈好。兩天兩夜念完了,他說只要休息兩個小時,他就工作去了,精神飽滿,這叫功夫得力。我們念一兩個鐘點,身體就不行了,這是業障現前,一定要把它熬過去,咬緊牙根熬過去,不可以倒下來,這一關才能突破。

  【觀彼殊勝剎。微妙難思議。功德普莊嚴。諸佛國難比。】

  這是讚歎西方世界的環境,環境之美,環境的殊勝,微妙不可思議。『功德』是指阿彌陀佛的本願,四十八願。『普莊嚴』,「普」是普遍,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都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所顯現出來的。莊嚴裡面,有正報的莊嚴,有依報的莊嚴。正報是人事環境的美好,沒有一絲毫缺陷;依報是生活環境。『諸佛國難比』,十方一切諸佛國土不能為比。

  【因發無上心。願速成菩提。】

  這是見到這個世界這樣殊勝微妙,這些菩薩們見到,他們常常去。他們發的心是無上菩提心,他們的大願是希望自己快速成等正覺,也就是快速的圓滿成佛。

  【應時無量尊。微笑現金容。】

  這是說感應道交的快速。菩薩有感,阿彌陀佛立刻就有應。『無量尊』就是無量壽佛,就是阿彌陀佛,立刻就有感應。『微笑現金容』,這個「微笑」是表示歡迎,十方來的菩薩,阿彌陀佛非常歡喜。

  【光明從口出。遍照十方國。】

  凡是一切眾生,包括菩薩在內,跟阿彌陀佛接觸,佛一定是先放光加持。這個光從口出的,口說法。『遍照十方國』,因為這些菩薩從十方諸佛國土而來,因此跟佛的本願完全相應,所以佛放光遍照十方國土。

  【迴光還繞佛。三匝從頂入。】

  這兩句話含有為一切大眾授記的意思。光從口出,遍照十方,最後收起來的時候,繞佛三匝,繞三圈,光從佛頂收進去,表示佛所說的是無上的頂法。正是前面講灌頂的意思,佛所說的法,無上頂法。所以我們從這一段經文裡面看,從無量壽佛「微笑現金容」這五句,或者加上前面「應時無量尊」這六句,就是灌頂。

  我們知道了,我們明瞭了,《無量壽經》從頭到尾念一遍,這阿彌陀佛給我們灌頂一次。我沒念一遍,我念幾句,念幾句也灌頂一次。只要你念,只要你聽到這個經典、聽到佛號生歡喜心;你生歡喜心,阿彌陀佛也微笑。

  不過我們自己業障太重,佛光灌我們的頂,我們不能夠覺察,是自己業障太重。業障太重,佛的光明能不能幫助我們消業?給諸位說,決定消業。所以你常常讀誦,常常念佛,不知不覺你業障消掉了,你智慧增長了,心地清淨了,一切開明,這個就是佛光加持的效果。你不必作意,自自然然得到殊勝的利益。

  【菩薩見此光。即證不退位。】

  圓證三不退。這些菩薩絕對不是普通菩薩,因為他到西方極樂世界來去自如,都不是普通人。我們想到極樂世界去,現在還去不了,由此可知,這一些菩薩必定都是法身大士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在圓教講,初住以上菩薩,法身大士,十方諸佛國土來去自如。但是要知道,圓初住的地位,『即證不退位』,「不退位」是圓證三不退,前面說過了,這是七地以上,八地菩薩的境界。十方國土,初住、二住的菩薩,初行、二行的菩薩,或者是十迴向的菩薩,西方極樂世界一去一個往返,他的階位,實在說,還是初住、二住,但是他的神通、智慧、能力跟八地菩薩一樣,他這個能力從哪裡來的?是阿彌陀佛本願加持的,就跟我們往生一樣,往生西方世界三輩九品,是我們自己功夫成就的,實際上到達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神通、智慧、能力就跟八地菩薩一樣,那是佛本願加持的,不是我們自己的能力。所以十方菩薩同樣得到殊勝不可思議的加持。

  【時會一切眾。互慶生歡喜。】

  『時會一切眾』是講十方來西方世界參學的這些大眾,這個不是指極樂世界裡面的人,參學的大眾,哪一個不慶幸,彼此互相慶賀,非常歡喜。因為要靠自己修行到這樣的智慧、能力還要很長的時間,不是一下就能得到的。這個不必用很長的時間修學,親近阿彌陀佛立刻就能得到。所以互相的慶賀,生無量歡喜心。這些話到此地都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說的。從第九首到第十五首,這有五首偈,就是二十句。這個二十句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。這二十句當中前面兩句是釋迦牟尼佛的讚歎,從第三句是阿彌陀佛自己說法了。

  【佛語梵雷震。八音暢妙聲。】

  這兩句是釋迦牟尼佛對於阿彌陀佛的讚歎。『梵』是清淨的意思,形容阿彌陀佛說法清淨無染。我們世間人說法總有一個希求、有個願望,這個希求、願望就是心地的污染,心不清淨了。佛說一切法絕對無求,佛有願,沒有求,願度一切眾生,並不希望你快快成佛,為什麼?有希望就有失望。我願是這樣做,成不成就是你自己的事情。你成就,歡喜,很好;你不成就,慢慢來,不著急,所以佛,這個要學的。有願無求,無求就隨緣了。如果沒有願,弘法利生的工作就不能推動,所以有大願,但對於眾生是一無所求。雖然願你快快成佛,你不成佛,他也不著急,這一點我們要學他的本事。換句話說,無論在什麼境界裡,心永遠是清淨的,永遠是一塵不染的,心地清淨一塵不染,這個音聲叫梵音。佛有,我們也能有。為什麼要染著?一染著,「梵」就沒有了。

  『雷』是指遠聞的意思,你看「雷」一響的時候,音聲很大,範圍很廣。這個意思就是比喻佛說法像雷震動一樣,十方世界都能夠聽得清清楚楚,是取這個意思。這是世尊對於阿彌陀佛的讚歎,他的音聲清淨、遠聞。

  『八音暢妙聲』,這個「八音」是大乘經上常說的,形容他音聲的美妙。這個八音,哪八種?黃老居士註解裡頭有,註解你們都有,回家查查就曉得,我就不要再囉唆了。讚歎佛音聲的圓滿。我們世間人音聲再好都不圓滿,佛的音聲微妙圓滿。下面這是阿彌陀佛所說的:

  【十方來正士。】

  『正士』是菩薩的稱號。「正」是正覺,「士」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知識分子,從前講讀書人,是正知正見的有學問的學者,稱讚這些菩薩,正知正見的學者們。

  【吾悉知彼願。】

  『吾』是阿彌陀佛自稱。你們的心,你們的願,阿彌陀佛說,我統統都知道。十方一切眾生起心動念,佛都知道。這些菩薩們的願望純淨專一。

  【志求嚴淨土。受記當作佛。】

  他們來到西方極樂世界,來看阿彌陀佛,目的何在?目的就在此地,是來莊嚴淨土的。這個淨土裡面的內容包含的是無盡的深廣。它是一個雙關語,不是單單來莊嚴西方極樂世界的,同時莊嚴十方一切諸佛剎土,這個意思就圓滿了;不僅僅是莊嚴西方的淨土,莊嚴十方一切佛剎的淨土,它這個意思。求阿彌陀佛指導,為他們授記,幫助他們快速的成佛。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這個心願,所以阿彌陀佛非常清楚。

  下面就教給他莊嚴淨土作佛的修學要領。所以下面這個經文不多,教菩薩修學的方法統統在裡面,真是精彩絕倫。所以這個一段經文,全部經文背不下來,這段經文要把它背熟,要常常念,常常想,常常記在心裡,這是阿彌陀佛教十方菩薩眾的重要開示,很要緊。

  【覺了一切法。猶如夢幻響。滿足諸妙願。必成如是剎。】

  這是教給菩薩。這首偈,就是四句,前面兩句是智,後面兩句是願。要有真實的智慧,真正覺悟,徹底覺悟、明瞭,一切法都不真實。你如果完全覺悟了,真正明瞭了,你在一切法裡頭,你自然就不動心了;不動心就是入定,於一切法中入甚深禪定;不動心,於一切法是真實明瞭。明瞭是慧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是定,定慧等學,定慧圓滿了。我們修定、修慧從這個地方修,這是真實的。

  曉得就像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「如露」,露是早晨的露水,時間很短;「亦如電」,電是閃電;「應作如是觀」,這個看法是正確的,是事實的真相。所以在一切法裡頭沒有得失,再給諸位說,也沒有真假,也沒有善惡,也沒有是非,也沒有利害,你這個心完全清淨了。

  佛給我們講真假,講邪正,講是非,講利害,對誰說的?對凡夫說的,對那些看不破人說的。看不破是什麼?他有執著;只要有一念分別、執著,這個法裡頭就有真假,就有是非,就有邪正。佛對這些人不得不說方便法,教你斷惡修善。你要曉得,所說的全是相對的;這個相對是什麼?幫助你不墮三惡道。首先第一步,把你提昇到三善道,避免墮三惡道,這個不是佛教化眾生真正的目的。佛教化眾生真正的目的,是希望能幫助你超越三界,幫助你一生成佛,這個是他真正的目的。但是真正的這個目標達不到,你不能接受,這才給你說方便法。這個真實法是無法可說。此地阿彌陀佛為菩薩開示的,句句是真實法,這個不是方便法。

  『滿足諸妙願』,「妙願」,願上加一個「妙」字,怎麼說?我們常在《般若經》裡面所看的,「真空妙有」,空上加個「真」字,有上加個「妙」字。真空,這個空如果是什麼都沒有了,這個空不叫真空。真空是什麼?空裡頭有,有要果然是實有,就不妙了,有而無就妙了。所以真空跟妙有是一個意思,所謂是「真空不空,妙有非有」。空跟有是一樁事情,空有不二,空有一如,空有是同時存在的,從來也沒有分成兩個,那叫妙。你懂得這個意思,此地講的「妙願」也是這個意思。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願,這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妙願,也就是願願都是妙有。願而無願,這個就妙了;願,執著這個願就不妙了。如果真有執著,有執著就變成凡夫了。

  所以這個經文真是很不容易懂。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每一願說「我作佛時」,那就有我執,「作佛」底下那個「願」是法執,我法兩執都在,那他根本就是凡夫,他怎麼能成佛?他之能成佛,願而無願,無願而願。願有沒有?有。有沒有執著?決定沒有執著。說「我」,不執著我;說「願」,不執著願。確實有,雖有,當體離開我法二執,這個願叫妙願。願天天在發,決定不執著;雖然不執著,心心念念要兌現。有願必有行;雖然有願有行,對於願行也不執著,得大自在。

  菩薩怎麼成佛的?他就是這麼成佛的。我們今天發個願,執著在願上,執著在我上,這永遠是一個障礙,這個願就很難兌現了。他是發願,沒有我執,又沒有法執,所以他的願能圓滿,他的願能夠兌現,道理在此地。

  『必成如是剎』,「如是剎」是指西方極樂世界,意思是說,你們這些菩薩,依照我這個綱領去修學,你們將來成佛住的剎土跟我極樂世界一樣,依正莊嚴。

  【知土如影像。恆發弘誓心。究竟菩薩道。具諸功德本。修勝菩提行。受記當作佛。】

  阿彌陀佛說法確實滿他們的願。『知土如影像』,前面講了「必成如是剎」,又怕你執著這個剎土,就是執著淨土這個相,那就又錯了,不可以執著。如果執著淨土這個相,就又變成法執了;有法執當然有我執,沒有我,誰執著法執?所以這兩種執著又會現前,那就不是真正清淨了。

  所以一定要明瞭「諸法皆空」,了諸法空,不會墮落在空裡面。如果執著在空裡面,還是執著,你並沒有離開執著,你還是有執著。空也不執著。空怎麼不執著?我一心一意求生淨土,你這就不落空了。

  所以菩薩所修的,空有兩邊都不執著。雖修淨土,知道淨土像經上所說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;雖然知道虛妄,一心一意專心求生淨土;空有兩邊不執著,這真正是中道第一義。

  所以相是假的,只要你不執著,你可以盡情去享受,沒有障礙,事事無礙。凡夫為什麼有這麼多苦難?他要處處執著,起心動念妄想執著,這個苦難叫自己找來的,本來沒有,自作自受。六道輪迴怎麼變現出來?就是這個變現出來的。如果身心清淨,於一切法一塵不染,自在受用,你所享受的是淨土,哪有六道!

  阿彌陀佛在此地給我們講,這是修行最高的原理原則,真正知道十方國土,包括西方極樂世界也不例外,如影如像。影像有沒有?影像真有。我們都知道,電視影像有,電影銀幕上影像有,可以享受它,你不能執著它,當體皆空,了不可得;雖了不可得,是可以享受的。

  所以空有是一,不是二。我們凡夫說空有,總把空有分開,一邊是空,一邊有,總是不能夠了解佛說法的真實義。佛給我們講的真實義,空有是一,不是二,相有體空,因此你決定不能執著,執著是錯誤的。

  『恆發弘誓心』,「恆」是恆常,從來不間斷。像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,願願度十方世界一切眾生。阿彌陀佛的本願四十八願,一般在大乘佛法裡面,跟我們講四弘誓願,講四條。實在講這四條也完全包括四十八願,四十八願也沒有辦法超越這四大願。四弘誓願第一個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「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」,這四願可以說把一切諸佛菩薩在因地所發無量無邊的大願,歸納起來,不外乎這四大願。所以四弘是總願,四十八願是別願。等於說四弘是總綱,四十八願是別目,有綱有目。「恆發弘誓心」

  『究竟菩薩道』,「菩薩道」是講行,要在生活當中完全表現出來。所以菩薩在六道、在九界叫遊戲神通,他在這個世間跟世間人打成一片,和光同塵,快快樂樂,他一點都不執著,能夠幫世間人解釋一切疑難的問題。你要說他為什麼有能力解決這些疑難雜症?實在說穿了的話,也很容易懂。我們中國人俗話說:「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」,菩薩是旁觀者。當局者為什麼迷?他有切身利害,每一念頭都要想到自己利害。菩薩,與自己什麼都不相干,所以他的看法就客觀,他的看法就明瞭。

  我們所有一切考慮先想到自己,這就是迷。所謂是主觀觀念存在,把這個事實就看錯了。菩薩沒有成見,沒有我執,沒有法執,所以他永遠站在客觀的立場上,對於一切事物前因後果,他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如果我們在這個世間也學成一個旁觀者,那就跟菩薩一樣了,不但是利害不相關,乃至於生死都不相干,這才是真自在。此地開示的,就是說的這個道理,「究竟菩薩道」。

  我們在這個法門裡面來幫助初學的同學,把菩薩道的綱目具體的列出來,他就好下手。如果不曉得,從原理上講,這個標準太高,我們學不到。我們懂得這個原理,從哪裡學起?我們從《觀經》三福學起。所以我給淨宗學會的同修提出修行五個科目,好記!第一個,三福;第二個,六和,第三個是三學,戒定慧三學,第四個是六度,第五個是十大願王,普賢菩薩的十願。我們只要依照這五個科目來修學,就是究竟菩薩道。因為到普賢這個大願就究竟了,以普賢大願這個心量來修三福、六和,三福六和也是究竟菩薩道。小的都變大了,為什麼?心量大,心清淨,所以三福六和都變成了清淨,都變成了究竟。

  【具諸功德本。修勝菩提行。】

  『具』是具足。一切功德的根本就是六字洪名。這一句就是教你老實念佛,名號功德不可思議。能夠遵守阿彌陀佛這一段開示的人,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,覺了不迷,發願求生,老實念佛。『勝』是殊勝,修最殊勝的『菩提行』。這個「菩提行」就是不迷、不邪、不染,換句話說,就是本經經題上標示的「清淨平等覺」。覺就不迷,清淨就不染,平等就不邪,這是最殊勝的「菩提行」。

  【受記當作佛。】

  這是講的成就,阿彌陀佛給你授記,你要能這樣去修學,你必定成佛。

  【通達諸法性。一切空無我。專求淨佛土。必成如是剎。】

  最後這一首是阿彌陀佛勉勵十方諸菩薩,作他說法的一個總結。要『通達諸法性』,這講相應。「法」,一切法;「性」是本質,我們今天講的本體。一切諸法的本體是空寂的,佛法裡面講「萬法皆空」,這個空是體空,一切法沒有自性,一切法當體皆空,『一切空無我』。「我」當作主宰講,一切法沒有主宰。怎麼來的?眾緣和合而生的,無量的因緣湊合變現出來的。它沒有自性,沒有自體,這個一定要認識清楚。認識清楚了,你對於一切萬法決定不執著,不會起心動念;你對於一切萬法,你的心永遠是清淨的,永遠是平等的,永遠是覺的;覺就是認識的清楚,不迷。

  『專求淨佛土』,這個「淨佛土」,這一句話也是雙關語。第一個是求自心清淨,心淨則佛土淨,這是自己真正住了淨土。淨土在哪裡?清淨心是真的淨土,與十方諸佛的淨土相應,心淨則土淨。第二個意思是莊嚴一切諸佛淨土,用什麼莊嚴?用自己的清淨心來莊嚴。用什麼方法莊嚴?幫助一切眾生心恢復到清淨,這是方法;手段無量無邊,法門無量是講手段。以無量無邊的法門,教化眾生,幫助他恢復清淨心,就是莊嚴一切諸佛淨土。

  『必成如是剎』,你將來自己受用的,跟阿彌陀佛淨土無二無別,你是真正住淨土了。

  阿彌陀佛的開示到這裡就圓滿了。所以這末後兩句是勸人修善;要知道修善,才能夠有真實的成就。下面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給我們敘述的:

  【聞法樂受行。】

  這個『聞法』,是十方這些菩薩們聽了阿彌陀佛開示,聽了阿彌陀佛說法,歡喜奉行,依教奉行。

  【得至清淨處。必於無量尊。受記成等覺。】

  因為接受阿彌陀佛的開示教導,他身心清淨了,他真正得到淨土了。『清淨處』就是淨土。在什麼地方?隨所在處無不是淨土。這些菩薩跟我們住在一起,我們住穢土,他住淨土。你要問,什麼原因?他心清淨,他住淨土。我們為什麼住穢土?我們心不清淨,我們要分別、要執著,所以我們住的這個環境就不一樣了。真的,境隨心轉,這佛說的,沒錯。所以佛菩薩跟我們在一起手拉手,他住淨土,我們住穢土,不一樣,確實不相同。我們搞六道輪迴,他是清淨國土。

  『必於無量尊』,必定在阿彌陀佛那個地方,『受記成等覺』。

  【無邊殊勝剎。其佛本願力。聞名欲往生。自致不退轉。】

  這是說明菩薩親近阿彌陀佛得圓證三不退的利益。『無邊殊勝剎』就是指西方極樂世界非常廣大,這個世界無量無邊,無比的殊勝,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變現出來的。『聞名欲往生』,十方世界的菩薩,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,知道西方世界的依正莊嚴,沒有一個不願意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,都想去。到那個地方,『自致』,自自然然就得到『不退轉』;這個「不退轉」是圓證三不退,就能得到。

  【菩薩興至願。】

  『至』是當真實講,『興』就是發起。這一些菩薩們對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十分明瞭,所以他是真心發願。

  【願己國無異。】

  希望自己這個國土跟阿彌陀佛的國土一樣;換句話說,以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做一個樣子,做一個典型,來建立自己的清淨佛剎,向西方世界來學習。

  【普念度一切。各發菩提心。捨彼輪迴身。俱令登彼岸。】

  菩薩要想達到這個目的,當然自己發大願,這個願『普念度一切』,就是四弘誓願裡面第一願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。『各發菩提心』是講他教化眾生的目標,在第一個階段要勸導一切眾生真正覺悟。菩提心是覺心,菩提翻作覺悟的意思。換句話說,首先要教他真正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。就如阿彌陀佛前面所說的,前面他這幾句所講的,實在講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。真相明白了,這就好辦了,自自然然捨了『輪迴身』,就脫離六道輪迴。

  六道輪迴怎麼來?迷了才有六道輪迴;覺了,六道輪迴了不可得,找也找不到。所以永嘉大師講:「夢裡明明有六趣」,那個夢是迷夢,迷夢的人明明有六道輪迴。「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覺了之後,不但輪迴沒有了,大千世界也沒有了。換句話說,不但六道沒有了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也了不可得,就是這個意思。要你真正覺悟,一覺就捨「輪迴身」。

  『俱令登彼岸』,超凡入聖,從凡夫地成佛了,圓成佛道了。即使成佛,實在講也是歸無所得;要有所得就不會成佛了,有所得還是有執著。所以《楞嚴》上說得很好,「圓滿菩提,歸無所得」,無所得才是真正的圓滿,無所得是盡虛空遍法界統統都得到了。有所得,你得到的很有限;無所得是一切盡得,一切盡得叫無所得。無有一法你會放在心裡,無有一法你會去執著它的,都不執著了。

  【奉事萬億佛。】

  這個下面是講,所謂是成佛之後,倒駕慈航,大慈大悲普度眾生。『奉事萬億佛』,從佛位子上,自己成佛了,退到菩薩的地位,給一切迷惑顛倒眾生做一個榜樣,如何敬佛,如何孝親,做樣子表演給大家看。

  【飛化遍諸剎。】

  飛行自在,變化自在。

  【恭敬歡喜去。還到安養國。】

  『恭敬』,這是講這些菩薩們接受佛的教化,歡歡喜喜、恭恭敬敬,一會兒到十方世界去教化眾生,再過不久他又回來了,又到這裡來又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了。十方世界的菩薩,他們在極樂世界生活的狀況,我們在這一品經裡面看到了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