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 (第四集)  1991  台灣電台  檔名:01-009-0004

  我們在本經一開頭看到經上列了許多聽眾的名字,像舍利弗、目犍連,有十六位尊者,這些都是小乘阿羅漢,他們排列的順序在第一。這十六個人我們要知道為什麼列入經典的前面,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,當時參加法會的聽眾有一千二百五十人,為什麼不列別人,單獨列他們?這裡面有很深的用意,用意是代表這一個法門。因為佛弟子當中,每個人都有專長、都有特性,所以就以他們的專長、特性來表示經典的內容,使我們看到這些人就曉得這部經講的是什麼,正如同開會,我們看到出席的那些人就會曉得這個會議的性質。譬如這次會議所參加的都是學者,都是辦教育的,那我們就能夠想到這個會議必定是討論教育問題。如果這個會議是財政首長,是些經濟專家,我們就會想到這個會議一定是討論經濟上的問題。佛教經典也是如此,看看出席的是哪些人,就知道這個經典的性質。所以這些人代表的是社會大眾之中的領袖人物,現在所謂的「社會賢達」。

  這十六位尊者可以把他分為六大類,這個六大類我們在表解上列得很清楚。第一大類是「德慧才能」,他們的道德、智慧、才幹很特殊的、很優異的有不少,還有一類跟他恰恰相反,是「愚昧鈍根」的,這有一個人。第三類是「顯示因果」,第四類是「善藏養晦」,第五類是「世法方便」,第六類是「精進破障」。這顯示這個法門包括各種不同根性的人,統統都可修學,統統都能成就。在此地我們簡單跟諸位介紹,詳細的諸位可以看註解。

  第一位,「舍利弗尊者」,他在佛弟子當中代表的是「智慧第一」,當然每位尊者都有很高度的智慧,不過是用他來代表,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講的「哲學家」,很有智慧的人。第二位尊者是「摩訶目犍連」,他代表的是「神通第一」,相當於我們現在所講的「科學家」,他確實是非常偉大的科學家。第三位是「摩訶迦葉」,他在佛教裡面代表「頭陀第一」,「頭陀」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就是苦行,他是禪宗初祖。禪宗是釋迦牟尼佛傳給他的,由他一代一代的傳下來,傳到第二十八代就是達摩祖師。達摩到中國把禪傳給中國人,所以在中國我們算他作初祖,在中國禪宗他是第一代的祖師,但是他在印度的承傳是第二十八代。同時,迦葉尊者是清高的苦行僧。第四位是「摩訶迦旃延」,這是「議論第一」,用現在話講就像是一位「評論家」。第五位是「摩訶俱絺羅」,這個人是舍利弗的舅舅,他以後出家跟著釋迦牟尼佛,他的特長是「答問第一」,可見得他的學術非常豐富,是「博學才藝」。

  第六位是「離婆多尊者」,他在佛弟子當中是「無倒亂第一」,他不顛倒,他不會亂,可見得這個人有很深的智慧,有很深的定力,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他沉靜,這代表「正覺不迷」。第七位,「周利槃陀伽」,這個人非常的愚昧,是鈍根,初學佛的時候,佛教他兩句話,他念前面忘掉後面,教他念後面,前面又忘記了,所以愚笨到極處了,但是他有耐心,學久了之後,他豁然開悟了,所以他是「義持第一」,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「困學成功」,雖然沒有聰明智慧,但是謙虛,不怕苦。第八位,「難陀尊者」,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弟,「儀容聲妙第一」,儀表非常之好,音聲也好,是佛的胞弟。

  第九位是「阿難陀尊者」,這就是我們通常稱為「阿難尊者」,他是「多聞第一,博聞強記」,他的記憶力非常之好,聽一遍永遠不會忘記,所以佛滅度之後,經典的結集就由他來主持。因為他的記性好,所以把佛過去所講的一切經法要他重複的複講一遍,由同學記錄下來,成為留傳到後世的經典。第十位,「羅睺羅尊者」,這是「密行第一」,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,可以說他是「實行家」,他不講求形式,他真正用功,他用功別人沒有辦法覺察,看不出來,佛知道,所以他是密行。第十一位「憍梵波提」,這是「受天供第一」,用現代話講是「宗教家」,他接受天人供養。

  第十二位,「賓頭盧頗羅墮」,這位尊者是「福田第一」,所有這些弟子,佛滅度之後都圓寂了,唯獨這位尊者還在世間,所以他很長壽,現在還在世間,這是佛不准他滅度,叫他「應末世供,為人天福田」。我們今天修供養,供養當中真正有聖人,有阿羅漢來應供,那得福就大了,如果沒有這樣的人,修供養得的福就不大,所以佛叫他不要滅度,末法時期有人修福,他就來應供。第十三位,「迦留陀夷」,這是「教化第一」,他教學的善巧比別人高明,這是一位「教育家」。「摩訶劫賓那」是「知星宿第一」,用現代的話說,他是一位「天文學家」。「薄拘羅」,他「壽命第一」,當時跟佛學習的時候,他已經一百六十歲了,這是「善因善果」。「阿[少/兔]樓馱」也叫做「阿那律陀」,他是「天眼第一」,他有福德,他也是個困學成就的人。這十六位代表各種不同的根性,說明這部經典、這個法門「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」,任何人修學必定能成就,他們為我們做一個榜樣。

  【此等大眾,本是法身大士,示作聲聞,證此不思義法。從佛轉輪廣利人天,今聞淨土攝受功德,信受奉行,實乃以身作則。勸吾人深信莫疑也。】

  前面介紹過表法的十六位尊者,這些人實際上都是諸佛菩薩化身再來的,所謂「一佛出世,千佛擁護」,幫助釋迦牟尼佛普度一切眾生,所以他們示現作釋迦牟尼佛的學生,幫助釋迦牟尼佛證明這部經典、這個法門實在不可思議,幫助佛弘法利生。今天在這一會聽佛講這部《阿彌陀經》,聽佛宣揚介紹淨土攝受的功德,『信受奉行,以身作則』,他重要的意義是勸我們深信不疑。

  本宗修行的宗旨是「信願行」三大綱領,在淨土法門稱為「三資糧」,正宗分裡面是信願行三大段,這是序分裡頭也不例外,也很明白的看出這十六個人是勸信。我們想想,我說我們聰明,我們有智慧,我們能比得上舍利弗嗎?舍利弗還要念佛求生淨土。如果說我很笨,難道你還比周利槃陀伽更笨嗎?周利槃陀伽修這個法門能成就,我們雖然笨,還不至於到周利槃陀伽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?所以這十六個人讓我們去比一比,他們能,我們必定也能,所以擺在此地是幫助我們起信,勸我們深信不疑。

  接著後面有四位菩薩,菩薩勸我們發願,勸我們修行,有文殊菩薩、彌勒菩薩、乾陀訶提、常精進菩薩,這些都是深位的大士,也就是說都是等覺菩薩,這些菩薩都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文殊,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他發願求生,普賢菩薩那更不必說了,這些著名的等覺大士為什麼也求生西方淨土?已經是圓教的等覺了,他們往生西方,我們想想看,只有一個條件,那就是證無上正等正覺,如果不為了這一條,他沒有理由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這很顯然的告訴我們,要想證得無上正等正覺,圓滿的佛果,這必定是在西方極樂世界。所以文殊菩薩就代表「無上正等正覺」,是我們學佛人所祈求的。

  彌勒菩薩代表「一生補處」,是釋迦牟尼佛的後補佛,中國造像都造布袋和尚的像。布袋和尚出現在中國五代後梁的時代,布袋和尚出現在當時的浙江奉化,我們老總統的故鄉。他圓寂的時候自己說出來,他是彌勒菩薩的化身,所以中國佛教從此之後,塑造彌勒菩薩的像都塑布袋和尚,所以中國彌勒菩薩跟西藏、印度造像不相同,這是我們要知道的。這個像代表的意義非常好,彌勒菩薩非常慈悲,彌勒是印度話,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慈悲,布袋和尚的像,滿面笑容,可以說把慈悲表現在面孔上,所以中國造他的像就是表「生平等心,成喜悅相」。平等、喜悅就是極樂的意思,他沒有煩惱、沒有憂慮、沒有分別、執著。所以這兩位菩薩擺在經的前面是勸願的,勸我們發願求生淨土,對於淨土決定不懷疑,因為看到文殊、彌勒都求生淨土。

  第三位,「乾陀訶提菩薩」,「乾陀訶提」是印度話,翻成中國意思是「不休息」。「常精進」就是永遠不退,精進。實在講一心稱念的祕訣就是不懷疑、不間斷、不夾雜,乾陀訶提就是代表不間斷,不休息就是不間斷;常精進,精就不能摻雜,進就是不退,所以他代表不夾雜,我們果然能做到不懷疑、不間斷、不夾雜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?所以這四大菩薩,前面兩位代表念佛不懷疑,乾陀訶提代表念佛不間斷,常精進代表念佛不夾雜,如同善財童子的參學,一生圓滿證得實報、寂光淨土,所以這四位菩薩是代表勸願勸行。

  末後這是凡眾勸勉我們弘護的意思,「釋提桓因,無量諸天,大眾」,「釋提桓因」跟「無量諸天」,可以說他們是代表「一切宗教之士」,因為宗教都是求生天的。釋提桓因在中國稱作玉皇大帝,就是忉利天的天主,無量諸天包括了欲界天、色界天、無色界天,都可以說這是世間所有一切宗教所修學的目標,求生天上。如果七情五欲沒有斷,都是生在欲界天,欲界天有六層,愈是往上去,情欲愈淡。色界天,五欲都斷掉了,財色名食睡確實不動心了,這才能生到色界四禪,四禪總共有十八層天,愈往上去,禪定功夫愈深。再往上去是無色界,無色界拿現代的話來說是靈界,因為他沒有身體了,沒有色相了,這是凡夫裡面最高的境界。「大眾」是表一切眾生。如果希望離苦得究竟樂,都應當修學這個法門。所以諸天大眾都是弘揚護持這部經,幫助僧團弘法利生,續佛慧命,暢佛本懷。

  前面曾經將本經的序分介紹過了,在序分裡面我們很明顯的看到聲聞、菩薩、諸天大眾的表法,內容與正宗分勸信、勸願、勸行完全相應。

  【不問自說—慈憫深切,急度眾故,義理玄祕難信,無人啟請。】

  這部經是無比殊勝圓滿頓教的法門,是佛徹底悲心,無問自說。法門確實是難信而易行,因此沒有人啟請,世尊觀察機緣成熟,也就是像《大經》上所講的,眾生曾經在無量劫中行菩薩道,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,這樣深厚的善根現在成熟了,同時又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冥冥中的加持,對於這個無上平等成佛的法門能信、能願、能行。佛看到這個機緣成熟,生起無比歡喜的心情,所以不必等別人來啟請,主動的為我們宣說這樣微妙的法門。這是通序的大意。

  下面我們再看本經的別序,別序有三大綱領,經文的內容有三點,每一點的經文很短,只有一句。

  【依報莊嚴—有世界名曰極樂。正報莊嚴—其土有佛號阿彌陀。說法(事業)莊嚴—今現在說法。】

  『依報莊嚴』,經文上是『有世界名曰極樂』。第二點是講『正報莊嚴—其土有佛號阿彌陀』。第三是講『事業莊嚴』,就是『說法』,『今現在說法』。所以經文只有三句,「有世界名曰極樂,其土有佛號阿彌陀,今現在說法」。首先我們要注意:

  【有、今現在—勸信。】

  『有、今現在』,這是『勸信』。世界是我們生活的環境,這個環境美好到極處,沒有法子找出一絲毫的缺陷。那我們要問,為什麼世界這樣的圓滿美好?佛在這部經只是為我們概略的介紹,因此諸位要詳細明瞭西方極樂世界生活狀況,那你一定要去讀誦《大乘無量壽經》,要去深入蓮池大師的《彌陀經疏鈔》,以及蕅益大師的《要解》,這樣才能對西方極樂世界有一個相當的認識;真正品味到它的殊勝、美滿,那還得要深入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的理事才不至於陌生,當然也不會懷疑了,這是說這個世界的生活環境的殊勝。

  講到人事,這是講到正報。正報,佛當然沒有話說,世尊在經上介紹我們「其土有佛號阿彌陀」,這一句裡面實在含著有無量義,必須要參究《大經》,也就是《無量壽經》,才知道這句經文義理的豐富無量無邊。因為舉出阿彌陀佛只是一個代表,西方極樂世界所有大眾的智慧德能幾乎跟阿彌陀佛相彷彿,他們的容貌、壽量、生活享受的狀況和阿彌陀佛平等無二,所以以佛就能代表西方整個世界人民的狀況,這是真實不可思議,是十方一切諸佛世界裡面所沒有的。因為每個世界跟我們現前這個地球大概都差不多,我們這個地方人不平等,不要說是佛菩薩跟人民不平等,就是人民當中,世間像帝王將相與平民,他們的容貌不平等,財富不平等,智慧不平等,這是顯而易見的。西方極樂世界是完全平等,那個地方是平等真法界,所以這是微妙不可思議。

  他們的事業不像我們這個地方有各行各業,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行業?是生活艱難,都是為了謀生,非常的辛苦。西方極樂世界衣食自然,他們的生活,無論在物質上、精神上所需求的都不需要經營,所謂是思衣得衣、思食得食,一切受用是應念現前,他還要做什麼工作?也許有人問了,人沒有工作多無聊!確實有這種人,因此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民,他們的工作只有一項,那就是研究討論學問,這就是「說法莊嚴」。「彌陀今現在說法」,西方世界的人民,所有的大眾,幾乎沒有一個不是在聞法、不是在研究討論、說法。由此我們能夠想像得到,一切大眾,即使是下下品往生者,他們所知所見、所聞所說也必然與阿彌陀佛相彷彿,為什麼?因為長時期接受阿彌陀佛的薰陶,不知不覺就跟阿彌陀佛相似了,所以一切人說法幾乎都是跟阿彌陀佛相等。

  前面我們講到「別序的三綱」,經文雖然很少,內容可以說是豐富圓滿。佛給我們說這三句話,最重要的目的是叫我們注意到「有世界、今現在」,這是勸信。

  【世界、極樂—勸願。】

  『世界』是真實的,『極樂』也是真實的,諸位要明瞭一切事實的真相,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這是說我們娑婆世界的現象,也可以說概括了十方世界的真相。唯獨西方極樂世界特別,它是真實的,為什麼?它是永恆不壞、不變、不異,眾生壽命長遠不可思議,諸位細細的參究《無量壽經》就明瞭了。這是『勸願』,勸我們捨棄虛妄求得真實。

  【阿彌陀佛—勸持名妙行。】

  『阿彌陀佛』這句萬德洪名是勸我們修行的方法,這叫『持名妙行』,這種行門是妙極了,妙在哪裡?「阿彌陀佛」是究竟圓滿的果德,以究竟極果與眾生作因,所以這個法門就微妙了。一句洪名能於娑婆世界,也就是我們現前居住的這個環境,直捷通達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淨土,圓證三不退,一生成佛,所以叫做妙門。這個奇妙修行的方法,佛祖跟我們說得很明白,他們說絕對不是九法界有情眾生自己的能力所能了解。九法界,上面包括等覺菩薩,下面到六道眾生,如果是憑自己的智慧、能力、想像,沒有法子理解,所以這個法門不可思議。

  表解裡面略舉大師給我們講的幾句重要的開示,那是「絕待圓融,不可思議」,這是指這一句名號。這句名號裡面把法界全體統統包含盡了,哪裡能夠一一說得出?所以我們把它歸納起來,這個法門、這種修行的方法是以「唯心為宗」。《華嚴》上告訴我們,「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」,性就是體性,也就是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,佛告訴我們宇宙萬有的本體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心,這句「阿彌陀佛」就是真心的名號。

  又說這個法門是「唯佛為宗」,因為這個法門實在是「唯佛與佛方能究竟」,是以如來果地的大覺為我們修行的因行,因此它是「絕待圓融」,「圓」是圓滿,「融」是融通;「超情離見」,「情」是情識,「見」是見解,不但超越六道眾生的情見,也超越一切大菩薩,聲聞、緣覺就不必說了,連等覺菩薩的智慧、見解都超越。所以這句「阿彌陀佛」確實具足三學,三學是戒學、定學、慧學,你只要老實念這句阿彌陀佛,戒定慧三學就統統具足;包括了菩薩的「三慧」,乃至於一切法門。「三慧」是「聞、思、修」,這一句彌陀也統統具足。古人講「八萬門中念佛第一」,換句話說,老實念佛就把「六度萬行」全部包括,這個法門真正是妙門,也正是《華嚴經》上所講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一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,一切就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所修學的一切法門,統統不出這一句佛號,所以這句佛號是「絕待圓融,不可思議」。

  古德常說「佛在世時我沉淪」,我們沒有遇到佛,我們不曉得在哪一道,這是可憐可憫;「今得人身佛滅度」,現在我們得到人身了,佛不在世了,機緣錯過了;「懊惱自身多業障,不見如來金色身」;這是古德常常感嘆的一首偈子。今天我們雖然在末法中,很幸運的得到人身,更難得的是遇到真實的大法。念佛求生,見阿彌陀佛,能夠快速頓了生死圓成佛道,這個法門簡單、容易、方便,功德無量無邊。

  真正一個念佛人,我們常說老實念佛人,心目當中為緣佛界,也就是說我們起心動念都是以佛為境界,絕對不要想其他的九法界,換句話說,連菩薩也不想,我們只想佛,只念佛,這就是所謂「心不自生因緣有」。如果隨佛法界緣,你全體就是佛;你要是隨九法界緣,全體就變成九法界。我們心裡面想什麼就變現什麼,真是心想事就成了,懂得這個道理,我們為什麼不想佛?為什麼要想其他的?其他的都不是真實的,都是過眼雲煙,即使是菩薩法界也不是究竟圓滿,唯佛究竟,唯佛圓滿。我們老實念這句「阿彌陀佛」,想阿彌陀佛,禮拜阿彌陀佛,這就是名實相副的老實念佛,這樣的人一百人修,一百人往生成佛;一千人修,一千人往生成佛,決定不會有一個空過,希望同修們認真的去想想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