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 (第二集)  1991  台灣電台  檔名:01-009-0002

  現在跟諸位介紹本經現前所用的經題,這是鳩摩羅什大師所翻的,「佛說阿彌陀經」。羅什大師為什麼要翻成這個題目?實在講他的用意很深,因為這部經典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就是「執持名號」,所以他老人家乾脆就把名號當作經題,使修行的方法明白的顯示在題目上,所以他的用心非常之深遠。

  我們就這個題目做個簡單的解釋:

  【佛—即本師釋迦牟尼佛,廣則指一切諸佛。】

  『佛』就是『本師釋迦牟尼佛』,這部經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的。如果廣義的說,這個「佛」是『一切諸佛』,因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,都是以這部經、這個法門為主科,為必修科。其他的經論,其他的法門,可以說是選修科,這個法門才真正是主修科,所以「一切諸佛」沒有不講這部經的,所以此地「佛說」的「佛」字可以指一切諸佛。

  【說—暢悅所懷也;眾生成佛機熟,為說此法,令一切眾生一生究竟成就故。】

  『說』是給我們講解,為我們介紹宣揚,在經典裡面,這個字簡單的解釋是『暢悅所懷』。佛心念念不忘的就是要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,幫助一切眾生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,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的覺悟。眾生必須機緣成熟,什麼叫成熟?就是他能夠信得過諸佛,能夠理解佛所講的,能夠接受,依教奉行,這就是師資道合。我們講成熟的眾生,佛才能夠把這個方法教給我們,否則的話,佛雖然願意說,我們不想聽,或者聽了也不相信,那佛說了也沒用處,所以一定是要為根熟眾生來說。

  這個法門,經上一再跟我們講「難信之法」,比起其他一切法門都要難信,道理在哪裡?就是這個法門是「成佛之法」。我們看看這麼多人,幾個人這一生能成佛?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,這樣根性的人確實是少。可是我們也曾經看見有些都沒有念過書,都不認識字的這些老太太們,她們一天到晚拿著念珠,口裡「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」,臨終的時候也有不少自己曉得什麼時候走,也沒有病苦,甚至於還有坐著走的,站著走的,實在是令人羨慕。這又是一回什麼事情?諸位要曉得,任何一個人絕對不是只有這一生,如果只有這一生,佛法對我們就不重要了,我們也不必去修學了。事實上我們有過去生,既有過去,當然就有未來,所以我們這個身體是有生有滅;我們的精神,在佛法裡面講「神識」,世間法講「靈魂」,這個東西是不生不滅,因此六道裡面來受身捨身,我們講的輪迴轉世,這是事實。

  我們看這些沒念過書的老太太們,她們虔誠念佛而有不可思議的成就,她這一生是沒有去讀經,沒有去研究,而是多生多劫她在這個法門用了不少的功夫,而是在這一生成熟而已。我們只看到她成熟,沒有看到她從前的修學,這是我們對她產生了懷疑。其實這樣深妙的法門,成就決不是偶然的,尤其我們在《無量壽經》裡面看到,每個往生成就的人,即使下下品往生的都有不可思議的善根、福德,換句話說,無始劫來生生世世修積的善根、福德,這一生成熟了。同時,她接受這個法門,這是因緣,必定得到十方諸佛如來威神的加持,我們俗話說「保佑」,所以她才能夠死心塌地一心一意的稱念。所以這個法門是一生成就,圓滿證得不退轉,真的是難信難解。唯有這一類是根熟的眾生,也就是成佛機緣到了,佛必然為他說這個法門,為他說這部經典,他聽了之後,歡喜接受,依教奉行,一生究竟成就,這是「說」的意思。

  【阿彌陀—此云無量,彼土導師德號,表此法實無量覺也。】

  其次講『阿彌陀』,「阿彌陀」是梵語音譯過來的,它的意思是『無量』,「阿」翻作「無」,「彌陀」翻作「量」,無論在智慧、神通道力、依正莊嚴、說法度生、功德福德,統統都是無量的。佛在經中舉出兩樁事情做一個例子,翻作「無量壽、無量光」,無量壽就是無量的時間,無量光明就是無量的空間,以無量的時空就包含一切無量,這一句也是西方極樂世界導師的名號。佛有願,說明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能夠執持名號,念到心地清淨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就是你願意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在臨命終時,佛一定來接引,帶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到那個環境裡面去修學,成就無上正等正覺,這是名號。執持名號,執是執著,我們凡夫沒有辦法不執著,因為你有執著,就擇善固執,一切善法裡面沒有比這句名號更善的,這句名號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,所以才被一切諸佛稱讚、護念,這是「阿彌陀」的意思。

  【經—契經,又具「貫攝常法」諸多妙義,如華嚴疏說。】

  末後有個『經』,「經」是經典,這個字是中國字,在佛法裡面翻作『契經』,就是契合於真理,也適合大家的修行程度。通常用『貫攝常法』這四個字來解釋「經」的意思,「貫」是貫穿,「攝」是攝受,「常」是永恆不變,「法」是方法、法則,它的含義很多,像《華嚴經》的註解,清涼大師講得很詳細,都可以作為參考。

  現在跟諸位介紹這部經的內容,先講本經的性質,也就是佛說這部經理論的依據,這很重要。如果他沒有理論依據,我們對他就不容易產生信心,他到底根據什麼理論為我們說出這部經典?簡單的講,他是依據「圓融三諦、法性實相」而說的。我剛才講的這句話都是佛教的專門術語,初學的同修大概不太容易理解,這個關係不大,慢慢的來,如果聽不懂,你就聽,多聽聽以後慢慢就能夠體會了。

  「三諦三觀」是天台家所建立的,就是佛教十個宗派裡面的天台宗,它把宇宙一切萬法分為「體、相、作用」這三大類。「體」是本體,像我們現在哲學裡面所講的「宇宙萬有的本體」,「相」是現相,「用」是作用,用「體、相、用」就可以說把一切萬法都涵蓋了。「體」在佛法裡面講是空,空不是說無,既然不說無,為什麼說它是空?因為我們眼睛見不到,耳朵也聽不到,身體接觸不到,甚至於我們心思都想不到,那只好說個「空」。它確實存在,它是一切萬法的理體,也就是一切萬法是從它變現出來的。它真的存在,真的有,它不是無,這樣我們才叫它做「空」。像《心經》上大家常念的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「空」就是講的本體,「色」是講物質,物質從哪裡來的?物質從這個本體裡頭變現出來的。

  所以「三觀」,「空觀」就是觀「真諦」,「假觀」是觀「俗諦」,俗諦就是現相,所有一切現相不是真的是假的。為什麼說它是假的?因為它並不能永恆的存在,它剎那剎那在那裡變遷、變化,所以這是要認識一切現相,現相的真相如是。「中觀」是觀「第一義諦」,這是講作用,所以用要用中,不要偏,儒家也用中,講「中庸之道」,佛法講中道。由此可知,真正覺悟的人不會偏執,他會用中,懂得用中是真正有智慧的人。圓融的三諦就是講的法性,一切諸法的本性,就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。由此可知,佛跟我們說一切法門是有真實理論的依據,因此經典句句話都可以相信。

  【大乘經皆以實相為體(如來現量所出)。實相者,平等一相也。】

  『大乘經』一般都是『以實相為體』,就是為我們說出宇宙人生的真相,真相是『平等一相』,這是徹底覺悟的人所見到的。我們見一切法不平等,他見的一切法是平等的,這要我們有耐心、有長遠心,慢慢的去體會、去認識。像:

  【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—以一真法界為體。《妙法蓮華經》—以實相為體。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—以如來藏為體。】

  這是講它的性體,說法不一樣,意思完全相同,總而言之,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。真相總得略為介紹,可是不太好懂,因為它不是我們的常識能夠想像的,也不是我們頭腦可以思惟得到的,像佛經上所說的「覓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無」,你想找,找不到,但是你不能說它沒有。「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」,虛空世界、宇宙萬物都是從它變現出來的,你不能說它真有,這就像夢幻泡影一樣。

  我們一般人都會作夢,夢裡境界有沒有?確實有,凡是作夢的人都有這個經驗,那是不是真的?不是真的,醒來之後覺得那是一場夢,原來統統是假的。佛告訴我們,我們現在這個人生就跟夢境是一樣的,沒有什麼差別。我們作夢的時間好像很短,你容易覺察,我們的人生也就像夢,不過時間稍微長一點而已。其實跟諸位說真話,時間沒有長短,人生百年就像夢境裡頭一剎那,無二無別,所以經上常常跟我們說「夢幻泡影,鏡花水月」,這確實是一切萬法的真相。真相了解了,我們不執著空,也不執著有,離開一切分別、執著,你就得到中道了。我們曉得所有一切煩惱、所有一切憂慮、所有一切苦難,乃至於生死輪迴,都是從妄想、執著生的,都是從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上而來的,佛跟我們說「空有不二,性相一如」,這才是事實的真相。

  講到事實真相,有理有事,佛在經論上把這個事情給我們分析得非常清楚。理、事都離不開心理,「理」是講「唯心所顯」,「事」是「唯識所變」,「識」是分別,一切分別、執著就把這個現相起了變化。《法華經》跟我們講的「十如是」,「如是相」,「相」是現相;「如是性」,「性」是體性;「如是體,如是力」,「力」是能力;「如是作,如是因,如是緣,如是果,如是報,如是本末究竟」。從「相、性、體」到「本末究竟」,佛給我們說了十大類,這是把宇宙一切萬法歸納成十大類,這十大類上面冠上個「如是」,這冠得就非常之妙。說十類其實是一樁事情,就是講我們的心行,這就是「百界千如」,佛法講的百界千如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宇宙人生,《心經》用四句就把它說盡了。「色不異空」,「色」是物質,「空」是體性,「不異」就是沒有兩樣,「空不異色」,就如同「金不異器,器不異金」,金就是器,器就是金,它是一不是二,所以後面說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《心經》的確是把一切萬法的中心掌握到了,這是佛法理論的依據。

  我們接著來談談佛說法理論的依據,前面將「實相」概略介紹了,我們今天還要接著再深入一點的來探討。實相無相,也就是前面所講的,我們眼見不到,耳也聽不到,身體覺察不到,心思也達不到,這是講的心性,但是它確實存在,它能顯能變,能顯就是真心的本體。真心本體是什麼樣子?剛才講了,說不出來,也想不出,可是佛實在是用種種不得已的方法來顯示,為我們來描繪,當然這種描繪說穿了是隔靴搔癢,可是它也有作用,希望我們從這個描繪細心去體會,你才能夠證得。

  經上跟我們講的「湛寂靈照」,「湛」是清淨,像水一樣,這裡面一點塵沙都沒有,乾乾淨淨,這是「湛」。「寂」是不動,水不動,清淨,從上面一看就看到水底,看得清清楚楚,就像一面玻璃鏡一樣,我們的心就是這樣的乾淨,我們的心從來沒有動過。它的作用是「照」,「照」就是智慧,對於整個宇宙人生沒有一樣不知道,它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像一面鏡子把外面境界相統統照得清清楚楚。雖然照得清清楚楚,諸位想想,鏡子有沒有分別、執著?沒有,所以佛教給我們「用心如鏡」,要清淨,要不動,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這是真心的體用,這是性德,是本來具足的。

  它起作用,這就起了變化,如果是徹底覺悟,它起的作用是一真法界,就是真性的靈照,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如果它迷了,帶了有一念妄想、執著,它所照的境界就發生變化,隨著妄想、執著的淺深,變化大小也就有了差異,這就是佛在經論上講的「十法界依正莊嚴」,就現出這個相了。所以所顯所變是緣,這是修德,這個修是廣義的修,佛是修成的,菩薩是修成的,羅漢是修成的,六道乃至地獄也是修成的,修惡就現三惡道,修善則現三善道,修清淨心才有羅漢、菩薩、佛。

  修德有功,性德就全顯了,所以修功圓滿,「功」是指「覺正淨」,對於一切萬法,覺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淨而不染,「覺正淨」達到究竟圓滿,那麼你所看的世界就跟一般人不一樣,你看到究竟圓滿的真相,這就是一真法界,覺了不二。所謂寂照不二,身土不二,性修不二,真應不二,這一切的一切,整個宇宙人生,無非實相,古人有個比喻,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,這是真正看到了真相。由此可知,一切諸佛在哪裡?在我們心中,上帝也在心中,天堂在心中,地獄也在心中,我、人、一切諸法也在心中。《華嚴經》上說得好,「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」,這個「心」是真心,真心本來具足萬法,真心能造萬法,正如同六祖大師開悟時所說的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;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

  由此可知,無論是理上本來具足的,或者是事上所造的,確實同一念心,眾生現前一念心性就是諸佛如來之身土。所以蕅益大師說得好,他在《要解》裡面跟我們講:

  【是故舉體作依作正,作法作報,作自作他,乃至能說所說,能度所度,能信所信,能願所願,能持所持,能生所生,能讚所讚,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。】

  『是故舉體』,「體」就是真心,這個真心就是依報、就是正報、就是法身、就是報身、就是自己、就是別人,乃至於『能說所說,能度所度,能信所信,能願所願,能持所持,能生所生,能讚所讚,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』,這個結論結得太好了,結得非常圓滿。禪家也有很好的說法,所謂「青青翠竹盡是真如,鬱鬱黃花無非般若,到此地步處處悉成華藏世界」。這個境界,這個見解,與我們一般人對於宇宙人生,生活環境的看法、觀感,大大的不相同,這個不相同,總而言之,就是覺迷之不同。

  【《無生論》云:法界圓融體,作我一念心,我今念佛心,全體即法界,達此者,由持名念佛,而悟入實相也。】

  《無生論》上有幾句話說:『法界圓融體,作我一念心,我今念佛心,全體即法界』,重要的就是後面這兩句話。我們現在一心一意執持名號,念這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如果稱念佛號的時候一個妄想都不生,一念不生,沒有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單單執持這句名號,這句名號所現的就是全體法界,就是一真法界,諸佛所證。可惜我們現在念佛的功夫不深,雖然隱隱約約與這個境界相似,自己確實還體會不到,但是這個方法是正確的,只要認真去念,不斷的去念,所謂「不懷疑、不間斷、不夾雜」,功夫成熟了,就能夠悟入實相,所以『由持名念佛,而悟入實相』,這是不可思議的微妙法門,是諸佛之所讚歎。

  現在跟諸位說明本經的宗旨,宗旨就是佛在這部經典裡面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。「全性起修」,所以要把宗旨說出來;「全修即性」,所以說經典理論的依據。性德被妄想、無明蓋覆住了,也就是被染污了,如果不修,這些染污就除不掉,我們的性德透不出來,因此必須要說明修學的方法,也就是除去心性上一切的染著。本經是以「信、願、行」這三個條件為修學的方法,「信」就是要相信,下面會跟諸位解釋。這三條在一念當中圓滿具足,並沒有先後,不是說先相信再發願,再念佛,一句佛號當中念念都具足「信願行」,修學淨業往生西方,這三個條件是樞紐、是綱領。

  什麼樣才叫「信」?第一個要相信自己,所以佛門講「信」跟其他宗教講「信」不一樣。過去我在美國,有一位基督教的傳教士,他們的牧師來跟我交談,他說我們佛門講信佛,他們講信主,這是一樣的。我告訴他,你誤會了,佛門講信跟你們講信主不一樣,為什麼?你們第一個信是要信他,要信主,我們佛門講信,第一個信是要信自己,要信自己有佛性,要信自己決定可以作佛,這樣才能成就,所以佛法講「信」,重要的是在此地。其次才講「信他」,信他是信老師,信老師的成就,信老師的理論與方法確實可以幫助我們,所以自信是列在第一位。自己沒有自信,再好的老師都幫不上忙。第三個「信因」,第四個「信果」,修因決定會得到果報,「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」,這個因果非常之深。所以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上的「三福」,「深信因果」,這句話就是指的「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」,而不是指普通的「善因善果,惡因惡報」。其次是「信事、信理」。

  所以本經所講的信願行,蕅益大師為我們指出來,最低限度要具足這六條,「信自、信他、信因、信果、信事、信理」,這樣才叫具足信心。當然信心的建立一定是要把「理事因果」都搞清楚,我們才真正相信,真正不疑惑。這些事情要真的搞清楚,必須對於淨宗的經論要深入、要研究、要體會,然後信心才能真正建立。

  信心建立之後,一定是發願,因為修學必定是一個遙遠的路程,就像我們讀書一樣,小學六年,中學也要六年,大學要四年,再加上研究所,總共總得二十年的時間,這是相當的一個歷程。佛法裡面超凡入聖,要把自己的煩惱、習氣斷得乾乾淨淨,圓成佛道的時間比世間求學歷程更是遙遠,如果沒有好的修學環境是不容易達到的。這樣長遠的歷程,實在說最大的障礙就是我們壽命短促,太有限了,我們還達不到這個目標,壽命就盡了。雖然前面跟諸位說過身命是有限的,我們的精神長存,來世再投胎又來做人,可以繼續的來修學,但是諸位要曉得這一投胎一轉世至少又要耽誤二十年,而這二十年當中把前世所修的統統忘乾淨了,一切又要從頭做起,生生世世每次都要從頭做起,哪一年才能畢業?所以佛在經上講凡夫修行成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,道理就在此地,這就是生死是一種很大的障礙。如何能夠得到不生不死的長壽,那我們的修學就快速了,必然一生成就。

  十方世界眾生的業報不相同,唯獨西方世界殊勝,第一殊勝就是無量壽。阿彌陀佛無量壽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每個人都跟佛的壽命相同,以無量壽的壽命,這三個阿僧祇劫就算不了什麼一回事情。所以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為什麼要勸一切眾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那就是決定不會再有生死輪迴,你得到永恆的壽命,這是往生西方世界第一德,有了長壽就不怕了,這是我們為什麼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真正理由。再其次,西方世界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環境,到那裡去我們永遠不會離開佛,佛是我們最好的老師。我們在這個世間親近一位善知識,善知識的智慧畢竟沒有圓滿,他的煩惱沒有斷盡,這樣的老師雖然是好,不是究竟圓滿的老師,究竟圓滿的老師一定要成佛,那麼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當中無比的殊勝,所以一定要發願求生極樂世界。

  有了願就要認真修行,修行就是「執持名號」,修行的目標是要達到「一心不亂」,換句話說,用這句「阿彌陀佛」恢復我們的清淨心,有了清淨心,「心淨則土淨」,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要的條件,所以本經修行的方法是以「信願行」為三大綱領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