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 (第二七一集)  1984/12 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檔名:01-003-0271

  請看《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》,第五六五頁:

  經【是故舍利弗。汝等皆當信受我語。及諸佛所說。】

  疏【皆當信受,是為第三重勸。】

  佛在這一會裡面勸我們要相信佛所說的,這是第三次,向下還有一次,四次的勸勉我們,真正顯示出佛的大慈大悲,真實的苦口婆心。我們為佛弟子,就要像善導大師在「上品上生章」裡面所開導的,決定要相信佛所說的;佛以外,世間社會公認的善知識,修行證果的阿羅漢、辟支佛、權教菩薩,乃至地上菩薩,甚至等覺菩薩來為我們說法,他講的東西跟淨土三經講的不一樣,我們都可以不要接受,都可以不要相信,一定要相信佛所說的,我們這一生才真正得度。如果不相信佛的話,去相信菩薩以下不相應的開導,那你就是遇到魔。怎麼說遇到魔?魔障礙你這一生不能往生,魔就希望你生生世世都搞六道輪迴,這是魔來障礙你、來折磨你。這是我們必須要清楚的,決定要相信佛所說的。世尊在此地說得非常好,要相信『我語』,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。『及諸佛所說』,就是六方佛異口同音讚歎釋迦牟尼佛所說的,為釋迦牟尼佛做證明,釋迦牟尼佛講的完全是事實真相。

  疏【有判此處即屬流通,今仍屬正宗,以承上文,正勉信受,令往生故。前文二皆勸願,今復勸信。】

  前面二次勸勉我們,「應當發願,生彼國土」,這個地方勸信,這是第三次,「皆當信受我語,及諸佛所說」。實在講,真的能信,那個福報智慧真的是無量無邊!沒有法子能夠稱說,這是經上有明文。自古以來,教下大德判經,就是這經的段落,分段落每個人分的不一樣。古德有從這個地方就判入本經的流通分,蓮池大師依然將這段經文還是屬於正宗分,他跟古人判法不一樣。蓮池大師以後,蕅益大師的《彌陀經要解》,他六方佛就判作流通,跟蓮池大師這個判法也不一樣,甚至於他那個分法跟古來所有大德分法都不一樣。可是蕅益大師也說出一番大道理,我們聽起來也滿合情合理的。怎麼判法,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,重要的我們還是要依經文,祖師的分科判教、祖師的開導都提供我們做參考,四依法裡面教給我們依法不依人。經是佛說的法,我們唯一的依靠,等覺菩薩以下的解釋都是人,與經所說的相應,我們採取,不相應的,我們不採取,這是善導大師教給我們修學的原則。

  鈔【第三勸者,上言聞是說者,止是持名得生,未委退與不退。】

  前面第一次勸的時候,只是說明依照這個方法修學,若一日到若七日持名,一心不亂,決定得生淨土,沒有詳細說明不退轉。

  鈔【今言不但得生,必於無上菩提永不退轉。】

  前面說過,聞是經受持者,皆為一切諸佛護念,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這是說出來,不但得生而且不退轉。

  鈔【如是則願當益切。】

  我們把這些事實真相都搞清楚,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嚮往的心、求生的心一定更切,知道太好了。

  鈔【故云三勸。】

  到這個地方第三次勸我們,一定要相信,一定要發願,一定要求生。

  鈔【未屬流通者。】

  蓮池大師解釋,他的判法,就是分段的方法,他為什麼這樣分?他說這個不屬於流通。

  鈔【以信願往生,是一經要領,下文重重勸信勸願,判屬正宗。】

  這是這部經最重要的綱領,就是專信、專願、求生淨土。淨土三經,佛當年講經的順序,最初講《無量壽經》,將西方極樂世界做一個非常完整的介紹,《無量壽經》可以說是淨宗概論,把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阿彌陀佛修因證果,以及建立道場廣度眾生,都講得很清楚。第二是講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給我們講三樁事情,實在講就是《無量壽經》的補充。這三樁事情:第一個是理論,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把這個道理為我們說出來,這是補充大經沒說的。第二,方法,西方極樂世界介紹出來,怎麼去?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,有觀想念佛、觀像念佛、持名念佛、實相念佛,把方法說出來,十六觀,十六種方法。第三、詳細說明「九品因果」,實在講就是《無量壽經》裡的「三輩往生」,三輩往生文不長,概略的說一下,《觀經》把三輩分成九品,細說因果。這是《觀經》的性質。最後佛講《彌陀經》,講這個經的用意,勸信勸願,勸我們一心念佛。所以這部經自始至尾就是勸信、勸願、勸行,信願行是本經的三大要領。可見得三經是一系列的。大師在此地將這段經文還是判入正宗。

  鈔【於義為當。】

  這個意思比較妥當。

  鈔【汝等者,正指身子,以及現前大眾,兼未來一切諸眾生等。】

  當年佛講經時,法會當中舍利弗尊者是當機者。在這個經上,佛都是叫著舍利弗的名字給他說。凡是叫著名字,下面的話就非常重要,叫名字是提起他的注意。『汝等』,實在講也包括我們現前大眾,我們讀這個經文,「汝等」,我們都在「汝等」兩個字之中。由此可知,這個經典對我們自己是何等的親切,佛沒有把我們當外人,汝等包括我們在其中,換句話說,就是對我自己說的。『兼未來一切諸眾生等』,我們每一個人都包括在其中。

  鈔【良以一佛親宣。】

  『一佛』就是釋迦牟尼佛,一尊佛親自為我們宣講。

  鈔【即當諦信。】

  佛的話是真實語。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,「如來是真語者,實語者,如語者」,如語就是與事實真相完全相符,沒有增加一點,也沒有減少一點,說的跟事實真相完全一樣,「不誑語者,不異語者」。佛怎麼會欺騙人?所以我們應當相信。

  鈔【諸佛同讚,更復何疑。】

  不但一尊佛說,我們在這裡看到六方,六方就是十方,十方一切諸佛都為釋迦牟尼佛做證明,都讚歎釋迦牟尼佛說得好,說得沒錯,那還有懷疑的嗎?決定沒有懷疑了。沒有懷疑,那個信才叫真信,真信之後要發願,決定發願求生。特別是在我們現代這個時代,真的是大亂之世,從前歷史上所看不到的,經上講「五濁惡世」,真正是濁惡到極處。「濁」就是心不清淨,心地被污染;「惡」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不善,佛法裡面所講的,身造殺盜淫,口妄語、兩舌、綺語、惡口,意貪瞋痴,今天眾生他所造作的是十惡業。濁與惡,我們現在看得很清楚,看得很明顯,一年比一年在增長,這不是好現象,增長到一定的時候就會爆發大的災難。學佛的人頭腦比一般人要冷靜一些,知道因果的關係,對於惡因惡報多少會有一些警覺性。我們如何面對現實?換句話說,我們怎樣生活?我們怎樣過日子?如果沒有大智慧、大福德,在這個共業裡面很難倖免。大智大福到哪裡去求?怎麼修法?每個人都在追求,求不到!實在就是擺在你面前,你不識貨,你不認識。前面經文,世尊不是明白告訴我們嗎?「聞是經受持者,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」,共業裡面可以不受難,你有大福報,「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你有大智慧。所以具足信願行,這個人就是有大福報、大智慧,才能夠度過五濁惡世。所以這個經典、法門是真正不可思議,一切諸佛為什麼要護念、為什麼要讚歎,有他的道理,這不是隨便說的。

  鈔【信行願三,不可一缺。】

  缺一個都不可以,要真信、要真正的發願、要真的念佛。道理搞清楚,事實真相明白了,真信是沒有問題;願,必須把我們眼前處境認識清楚,其他法門修行的困難真的明白,西方世界的殊勝,這一生決定能夠去得了,統統搞清楚,你的願自然就生起來;有了願之後,一定要依照方法修學,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方法就是念佛。念佛最重要的是心上有佛,而不是口上有佛,口上有佛,心上沒有佛,那就是從前寒山、拾得兩位大士譏笑念佛人「喊破喉嚨也枉然」,為什麼?有口無心。「念」這個字是「今心」,現在的心,你心上真有!這叫念佛,這非常重要。心裡面真有,不但白天你念茲在茲,夜晚睡覺也會夢到佛境界,俗話常講日有所思、夜有所夢,這些都能證明我們念佛的功夫。夢中能做得了主,將來有病痛的時候,病中可以做得了主,這些很重要。一定要把阿彌陀佛、把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放在心上。我常常勸同修們要讀經、要聽講,我們不單是把阿彌陀佛形相放在心裡,形相放在心裡也不行,那著了相,與持名沒有什麼兩樣,要把阿彌陀佛心願解行放在心上,這叫真念佛。

  阿彌陀佛存的是什麼心?也就是阿彌陀佛用什麼樣的心處事待人接物,我們要學他。經上說得很明白,阿彌陀佛用真心,不是妄心,用清淨心、用平等心、用大慈悲心,我們是不是也用這個心處事待人接物?我們真能用這個心處事待人接物,給諸位說,你是真念佛,你的心跟佛心一樣。阿彌陀佛是什麼願望?經上的四十八願,四十八願願願都是普度眾生。我們把四十八願念得很熟,把四十八願變成自己的大願,我的願跟阿彌陀佛的願也一樣,這是真念佛。阿彌陀佛怎樣修行?阿彌陀佛如何證果?如何在十方世界接引眾生?我們把這些事情時時刻刻放在心上,淨念相繼,這是真念佛。依照阿彌陀佛這個模樣來塑造自己,使自己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,諸位想想,那還能不往生嗎?決定往生。平常口裡面念這句佛號,它有兩個作用:第一個作用提起自己的正念,就是阿彌陀佛心願解行無量功德,提醒自己不要忘掉;第二個意義是接引眾生,我們念出來人家聽到,一歷耳根,永為道種,所以出聲念佛是自利利他。沒有人的時候,也應當出聲念佛,我們眼睛看不到這類眾生,還有鬼神在旁邊,他也會聽到,我們念佛號,他也得利益。這句佛號功德真實不可思議!用這個方法自利利他。所以信願行這三條一條都不能缺,缺一條都不能夠往生。

  鈔【故前文勸願,今復勸信。復勸者,前六方中已勸當信是經。】

  這是諸佛勸的。

  鈔【今復明言當信我語。】

  佛實實在在對得起眾生,眾生對不起佛,辜負佛的教誨。這個地方佛又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,勸我們相信他的話,相信他所說的。

  鈔【良以不願,繇於不信。】

  我們往生的願不切不真,原因在哪裡?我們沒有真信。為什麼沒有真信?這個事情沒有真的搞清楚,沒有真搞明白。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,哪有不相信的道理。

  鈔【不信,則起行無繇。故佛於此經,重重勸信。】

  『起行』是念佛,雖然口裡念佛,這念佛像浮萍一樣沒有根。

  鈔【如大本言:不信佛語者,乃惡道中來,餘殃未盡,愚痴不信,未當解脫。】

  《無量壽經》上有這麼一段經文,佛給我們說明,聞到這個經他還不相信,這是他業障很重,前生是從惡道來的。前生從惡道來的,這是事實,現在外國用科學的方法證明,他們現在外國人相信有六道輪迴,因為在科學證明裡面,發現很多人前生是畜生道來的,人道來的比例並不多,從畜生道來的是比例很多。至於餓鬼、地獄,他們科學還沒有辦法能夠發現。『餘殃未盡』,所以他『愚痴』,遇到這個法門,他不能相信,不能解脫,他這一生作佛的緣沒成熟,『未當解脫』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成佛,就是解脫。

  鈔【又法藏願云:至心信樂,欲生我剎,十念必生,惟除五逆誹謗正法。】

  這是《無量壽經》四十八願裡面說的。『至心』是真心,『信樂』是相信、歡喜,這是信成就。『欲生我剎』,這是願成就。『十念』是行成就,這是第十八願十念必生。『惟除五逆誹謗正法』,《無量壽經》上說的是「五逆誹謗正法」,而佛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上告訴我們「五逆不毀謗正法」也能往生,由此可知,此地五逆加上毀謗正法,這不能往生。如果五逆罪不毀謗正法,遇到這個法門,在臨終的時候他能信能願,他十念也能得生。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下品下生章就是造五逆十惡業的,臨終遇善知識,教他念佛往生,他一聽就接受,所以是一念十念都能往生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下下品往生,是屬於這一類的人。我曾經跟同修們說過,我們要是往生西方世界,絕對不是下下品,我們沒有造這麼重的罪業。

  鈔【謗正法者,不信之謂也。】

  謗法,他信他就不會謗法,謗法就是不信。此地希望同修們要注意,這一句決定不能粗心大意看過,意思非常深廣!我們今天修淨土,看到人家參禪、持咒,我們批評他、毀謗他,行不行?不行,都是屬於謗法。無量法門都是佛說的,你要是輕視毀謗,就是謗佛、謗法、謗僧,都造成我們往生的障礙。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對這些不同法門的人?要學善財童子,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五十三位善知識裡面標榜念佛的兩個人,前面第一位德雲比丘,最後一位普賢菩薩,當中這四十九位代表無量無邊的法門,善財童子他的態度,對待這些不同法門的大德恭敬讚歎,這是對的,讚佛、讚法、讚僧,決定沒有毀謗。雖然禮敬讚歎,善財童子不學他,「戀德禮辭」,戀就是羨慕你們的修學,我對你非常恭敬,辭是什麼?我不學你,你們學這個非常好,我還是老實念佛,我不學你這個法門,依舊是一門深入。我們在五十三參裡面看到每個人都是一門深入,法門雖然不相同,成就都是一樣的,互相讚歎,沒有互相毀謗的,這一點諸位同修千萬要記住。聽到別人毀謗我們,我們合掌阿彌陀佛,不要去辯駁,我們這個態度就對了。你這個辯駁辯不清的,愈辯他毀謗你的愈多。他謗一句,一句阿彌陀佛,謗兩句,兩句阿彌陀佛,他說個十句八句說累了,他就不說了。他毀謗,我們禮讚,我們合掌是禮,稱阿彌陀佛是讚,這就對了。所以這一句意思非常深,我們不能犯這個過失。

  鈔【又文殊般若經,如前所引,末亦云:惟除不信。又華嚴謂信為道元功德母。】

  這都是說明信非常重要。《華嚴經》講:信是道之元,元就是本源、根本,信是入道的根本;功德之母,『母』是比喻能生,母親能生兒女,信就好比是母親,能生一切功德。

  鈔【而復累言不置,豈徒然哉。】

  『累言』就是一遍一遍的說,一遍一遍的勸。『豈徒然哉』,不是沒有道理,有很深的苦心在裡面。所以,佛菩薩不厭其煩一遍一遍的勸我們要相信。世出世間聖賢,尤其是出世間的大聖,他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達明瞭,為我們宣說,這是我們應當要相信的。他為什麼通達明瞭?人家心清淨,清淨心照見,心像一面鏡子一樣,把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我們的心濁惡,這是污染,照的作用完全喪失,覺照的作用沒有了,污染的心起的作用就是邪知邪見,胡思亂想。胡思亂想,身與口的造作就胡作妄為,這個罪業就重,果報就苦了。為什麼對聖賢人的言論教誨我們要相信,道理在此地。今天的人不相信古聖先賢,也不相信別人,都相信自己的邪知邪見,這怎麼得了?一絲毫謙虛都沒有。中國《易經》六十四卦,謙卦,「謙受益」,謙虛的人能夠接受無量無邊的利益;「滿招損」,現在人心是滿的,不謙虛,善言善行進不去。這是天下大亂的根本原因,就是決定不能接受善言,不能接受聖賢的教訓。

  鈔【清涼大師云:高齊大行和尚,宗崇念佛,以四字教詔,謂信憶二字,不離於心;稱敬二字,不離於口。往生淨土,要須有信,千信即千生,萬信即萬生。】

  清涼大師是華嚴宗第四代祖師,《華嚴經疏鈔》是他的著作。南北朝的時代,齊國的皇帝姓高,稱為高齊。大行和尚專修念佛法門,他念佛有四字訣,就是用這四個字教導念佛人。這四個字就是『信憶稱敬』。信憶,把「信」擺在第一,「憶」是大勢至菩薩講的憶佛念佛,憶是心上真有。常常想著佛,想佛發心。佛當初怎麼發心的?《無量壽經》上,世尊為我們介紹過,佛是怎樣修行,怎樣發願,怎樣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速疾圓成佛道。速疾是快速,不要三大阿僧祇劫,時間太長了,圓是圓滿,不要五十一個階級,慢慢的,太辛苦了,這都是阿彌陀佛無量的功德。我們常常想這些,不要胡思亂想。胡思亂想,不想佛,給諸位說,你所想的都是造輪迴業,天天不斷造輪迴業,你還能出得了輪迴嗎?決定出不了。我們今天把念頭轉過來,專想阿彌陀佛,西方世界依正莊嚴,想他們那個無量功德,這叫修淨業。心清淨了,與佛的心願解行都相同,常常想,自自然然就相應,自然就相同。『信憶二字,不離於心』,心裡真信,常常憶佛。『稱敬二字,不離於口』,「稱」是稱名,就是口裡面念佛,阿彌陀佛不離口。「敬」怎麼講?是不是一天到晚在那裡拜阿彌陀佛?不是的,阿彌陀佛也不需要你拜,這個敬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認真負責,這是敬。敬人、敬事、敬業,我們從事某一個行業,把它做好,敬業;敬物,對一切物愛惜。佛敬一切眾生,我們這樣做法,這叫敬佛。不是看到佛像對他很恭敬,見到父母理都不理,擺個面孔給他看,那不是學佛的人。要把對佛的那一分敬心對一切人、對一切事、一切物,這就對了。這是普賢行願裡面的「禮敬諸佛」,我們修行就從這個地方修起。沒有學佛之前,我們不懂什麼叫敬,學佛之後我們才恍然覺悟到,原來我們對人、對事、對物都沒有敬意,大不敬!從今天起我們學佛。「稱敬二字,不離於口」,這個口包括身。

  『往生淨土,要須有信』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「信」是第一個條件,沒有信決定不能往生。真信,信當然有願,當然有行。所以一千個人信,這個信就是具足信願行的,這一千個人統統會往生,一個也不漏;一萬個人能信的,這一萬個人都往生,古人常講的「萬修萬人去」,一個也不會漏。現在我們所看到的,一萬個念佛人,真正能往生的也不過就二、三個,跟古人講的萬修萬人去不一樣,是不是古人說錯?古人沒說錯,現在念佛人講信,嘴巴上講信,心裡不相信,那是假信,不是真信,所以不能往生。真信的人還會留戀這個世界嗎?還會貪圖名聞利養嗎?對這個世界有一絲毫的留戀,有一絲毫的牽掛,那都是不信。真正相信的人,真的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。這個放下,不是事上放下,事沒有障礙,事事無礙;心上放下,心地清淨,心裡面只有佛,只有淨土。除了佛淨土之外,這個娑婆世界裡確確實實沒有一點掛慮,沒有牽掛,也沒有憂慮,那叫真信。這樣的人千信千生、萬信萬生,是這麼個意思。

  鈔【信佛名字,諸佛即救,諸佛即護。】

  大師這些話都是說明經裡面所講的精義,最精純的開導,只要你相信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你就得一切諸佛的護念,你就得一切諸佛的救護,無論什麼樣的劫難,你都可以避免,你都可以不受這些災難,這個福報多大!我們今天多少人都在這裡求,不曉得用什麼方法求,迷惑顛倒,最殊勝、最穩當、最靠得住的方法擺在面前,他不相信,那有什麼法子!佛就救你,不是一尊佛,所有一切佛都救你,所有一切佛都護念你。

  鈔【心常憶佛,口常稱佛,身常敬佛,始名深信。】

  這是把信的標準說出來,信的樣子說出來,什麼樣才叫深信?心裡真有佛,口裡常念佛,身常敬佛就是我們從早到晚處事待人接物一切恭敬,這才叫深信。

  鈔【任意早晚,終無再住閻浮之法。】

  『任意』是自在,生死自在,往生自在。『早晚』是什麼?我想早一天到極樂世界去,我想晚一點去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隨自己意思,想去就去,想多住幾年都不礙事,決定沒有再搞輪迴的道理。『再住閻浮之法』就是搞六道輪迴,再不會搞六道輪迴。永脫輪迴,生死自在。至於往生早晚,絕對不是貪戀這個世界,「我還不想去,我再過幾年再去」,那個人去不了的。什麼原因他不去被留下來?還有一些有緣的人,需要我們勸導他去度他,只有這個理由。化緣已盡,那就去了,再一觀察,已經沒有有緣分的人,我住在這裡沒有用了,這些人根性沒成熟,我勸他也不聽,他也不能接受,那我就應當到極樂世界去了。如果還有人,我勸他,他肯相信,他也肯認真發願念佛往生淨土,我就不能去,我要幫助他,是這麼一個道理。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完全是度眾生的這個緣,緣聚佛菩薩就來,緣盡他就走了。這裡頭絕對沒有情愛,有這個東西是搞六道輪迴。

  鈔【此策發信心,最為切要也。】

  這是清涼大師讚歎大行和尚教給人念佛的方法。『策』是警策,勸人發心。這四個字簡單扼要,信、憶、稱、敬。

  演【累言不置者,如信無垢濁心清淨,信能悉施心無吝,信能歡喜入佛法,信能增長智功德,信能必到如來地等。】

  這是《華嚴經》上的偈子。「信無垢濁心清淨」,這句話跟《金剛經》上所講的「信心清淨則生實相」是一個意思,同樣的境界。我們對於西方世界、對於阿彌陀佛產生真正的信心,你的心就清淨。為什麼清淨?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哪有不清淨?清淨了。西方世界依正莊嚴就是實相,這一句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就是實相。「信能悉施心無吝」,這句講放下。一心一意到西方極樂世界,這個地方統統可以放下,統統可以施捨,絕對不會再有一點點吝嗇,真放得下。「信能歡喜入佛法」,法喜充滿,清淨信心則能入佛法。這一句就是一般所講的修行證果,證入。證什麼樣的果位?最低的果位圓教初住,別教初地,就是《金剛經》上講的「信心清淨則生實相」,生實相就是見到真如本性,真如本性就是實相,就是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。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真性,這叫入佛法,這個入是證入、契入,這就是法身大士。大乘修學,快速!大乘法裡面,淨宗持名念佛尤其不可思議,只要你專信,說實在話,你現在雖然還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,這講我們現在,我們對淨宗法門,對於淨土五經,真正深信,一絲毫不疑惑,真願、真能念佛了,你現前這個地位等於圓教初住菩薩、等於別教初地菩薩,現前不退!往生以後,就從這個基礎上不斷向上提升,提升多少個等級那看你用功的程度。「信能增長智功德」,他不斷的往上提升。「信能必到如來地」,如來地就是究竟圓滿成佛。都在這個「信」字。諸位要曉得,還有這個牽掛,還有那個想法,還有這個放不下,都叫不信。這幾句,希望諸位能把它寫在小本子上常常念,檢查我們信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?我們的信到什麼程度?這個法門,真的叫妙極!

  疏【信者,不疑之謂。】

  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,完全肯定,這叫信。

  疏【受者,信已而領納不忘之謂。】

  『受』是接受的意思。我相信之後,佛在這個經典上所講的理論,我統統接受,我依照這個道理去做;佛所講的方法,我完全接受,遵照這個方法去修學;佛所講的境界,我完全接受,我修行一定逐漸契入這個境界,這叫「受」。有許多人對於受持的意思不懂,以為每天把這個經念一遍就是受持,哪有那麼容易!那叫讀誦,受持是另外一回事情。「受」是真正接受佛的理論、方法、境界、種種教訓,統統接受,認真去做,那才叫接受。盡形壽的去做,決定不違背,那叫持。持是保持,就是相續,我不會中斷,我永遠這麼做。

  疏【信而不受,猶弗信也。】

  假如信,信了不接受,那這個信得不到利益,還是空過了。所以信底下一定要受,受了一定要行,那個功德才是圓滿的,就是福慧二嚴實實在在不可思議。所以我們理解,我們很清楚、很明白,表現在外面的真的是法喜充滿,法喜充滿就是我們世間人非常羨慕的快樂美滿的人生。真正快樂美滿的人生,唯有念阿彌陀佛專修淨土的人才有,真快樂、真幸福、真的美滿。

  鈔【信而不受。】

  信了不接受。

  鈔【譬如有人,饋以異寶。】

  『餽』是贈送,有人送禮物給你,送的是非常珍貴奇異的寶物。

  鈔【雖知是寶,深信無疑。】

  知道這個是寶,還算識貨。

  鈔【然拒之不納,信亦何益。】

  不接受,這樣信了之後得不到利益。

  鈔【故曰猶弗信也。】

  跟那個不信沒有兩樣。所以信一定要受,受了一定要行。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