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 (第二二五集)  1984/12 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檔名:01-003-0225

  請看《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》,第四四二頁:

  鈔【攝名中者二義,一者名必有相故,二者名相皆不離一心故。則一舉佛名,正報依報攝無不盡,何疑色像。】

  這一段解釋《疏》『如文殊般若,及毗婆沙論中說,以色像等攝名中故』這一句,怎麼樣攝在名中,色像都在名號之中,換句話說,名號統統包含了。蓮池大師以兩個意思來解釋,第一個『名必有相』,名雖然是假名,但是因為有相才建立名號的,即使沒有這個相狀,譬如經上所講「龜毛兔角」,龜毛兔角這是決定沒有的,兔子沒有角,烏龜沒有毛,我們想想這個名,是不是也是名必有相?假如沒有龜,你就想不出烏龜會長毛,烏龜雖然沒有毛,那個龜,龜是有相,毛也有相,龜上沒有毛,你說它是有毛,還是從相上建立。連完全虛無縹渺的這種名號也離不開相狀,可見得名確實是有相,何況它是因相而立名。因此,名一定與體相相應,這是第一個意思。第二個意思,意思就更深,『名相皆不離一心』。心是能現,《華嚴經》講「一切萬法,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心跟識是一樣的東西,「心」是識之體,「識」是心之作用。我們講心、講識是一樁東西的體與作用,從體,我們稱它作心,從作用,我們稱它作識。世出世間森羅萬象都離不開一心。

  「阿彌陀佛」這個名號就是心性本體的名號,一稱這個名號,心體的作用可以說是完全都含攝在其中。念佛會念與不會念差別很大,會念的人他念念都相應,跟什麼相應?就是跟自性本體相應,跟一心體用相應,相應就叫成佛。所以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。相應的樣子是怎樣?心性裡面是一法不立,一無所有,這是心性,心性清淨,什麼都沒有。六祖講得好,「本來無一物」,這是真的,一物都沒有,是它的本體。我們念這句佛號的時候,這句佛號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心裡一個妄念都沒有,一法不立,這時候心就像太虛空一樣,確實是心如太虛、量周沙界,與體相應。同時在這一句佛號當中,我們這個身體與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以及其中依正莊嚴相應,這是與一心的作用相應,這叫會念,這個念功德利益是無量無邊,一切諸佛菩薩讚歎不盡,那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

  念佛,許多人念得不相應,不相應的原因在哪裡?實在講是業障太重。什麼是業障?凡是這一句佛號不能與一心體用相應,那個障礙就叫做業障,這障礙住了,使你不能相應。如果去掉這個障礙,哪有不相應的道理?相應,那才叫真實的受用。大經上講:住真實慧、真實之際、真實之利,這三種真實統統得到。所以,我們要會念!話再說回來,再說得明白一點,為什麼不會?就是自私自利的念頭太重,是非人我沒有放下,這是大障礙。諸位要曉得,是非人我、自私自利純屬妄想,不是真實的。怎麼說沒有真實?諸位要是細心去體會、觀察,一切法裡面確實沒有我。一切眾生都把自己這個身體當作我,我們這個身體剎那剎那在變化,裡面的細胞新陳代謝。我們從走進這個佛堂來,一個半鐘點再走出去,我們身體細胞不曉得死了多少個,也不曉得生了多少,新陳代謝。現在的醫學證明,七年是一個週期,你的舊細胞完全沒有了,七年整個都換新。你要是把這個身體當作我,七年前我沒有了,身上舊細胞一個也沒有了;再過七年,現在身上這些也一個都找不到,究竟哪個是我?我尚且不可得,哪裡有我所有的?身外之物是我所有的,假的!有我、我所,這是妄想、這是執著。

  佛在《華嚴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我們不能明心見性,不能與一心體用相應,就是因為「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。我們要問,學佛學的是什麼?就是把妄想執著打掉,使自己圓圓滿滿與一心體用相應,這叫學佛。你對於眼前這些妄想執著還那樣堅固的執著,不肯放下,這不叫學佛,這樣學佛把佛法的意思完全錯解了。我們知道事實的真相,對於執持名號就不會懷疑了。這是常說的念佛,這一句佛號要念得好,第一個是不懷疑,第二個不夾雜,第三個是不間斷,你能做到這九個字,這一生決定是上上品往生。

  經典,祖師大德註解這麼詳細、明白,目的在哪裡?目的就是叫我們斷疑生信。經不能不讀、不能不聽、不能不細心體會,原因在哪裡?你不認真體究,你的疑惑不能斷,疑惑不能斷,你的妄想執著決定不會捨棄的,即使念一生佛也未必能往生。這也說明,障礙人體究經教是斷人法身慧命,斷人身命,你把人殺死,這個罪不大,頂多來生還他一條命而已;斷人法身慧命,這個罪不得了,這是地獄果報。

  疏【今人聞佛不肯執持者,約有四障,四障破除,方能執持,乃至一心故。】

  大師給我們講出一般對於念佛法門不能接受,不能死心塌地依教奉行,歸納起來有四大類的障礙。

  鈔【障者,遮也。】

  『遮』就是障礙。

  鈔【以此四種,遮障念心。】

  障礙念佛的心,不肯念佛。

  鈔【不肯執持,故須破除。】

  這四大類的障礙一定要排除。

  鈔【四障者,一謂即心是佛,何必捨己念彼。】

  這四種,說老實話,都是學佛的人學成了執著,所謂先入為主,門戶之見。一切大乘經裡面確實是這麼說法,「心即是佛,佛即是心」,既然即心是佛,我念自己的心就好,何必去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?不要念佛了。實際上他不知道,佛就是心,念佛就是念自心,念自心就是念阿彌陀佛,他不曉得這個事實的真相,產生誤會。

  鈔【不知即佛是心,不妨念佛故。良繇即心是佛,豈不即佛是心,但執念心,不許念佛,則心佛是二,即義不成。】

  『即』這個意思講不通。

  鈔【是以念佛念心,兩不礙故。】

  不但不相礙,它確實是一樁事情,心就是佛,佛就是心,念佛就是念心,念心才真正念佛。如果諸位要是聽多了,麻煩還大,即心是佛,即心是不是菩薩?即心是不是聲聞?即心是不是貪瞋痴?都是的!換句話說,我天天貪也是念佛、也是念心,這個一點都沒錯。「一切萬法,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哪一法不是心?統統是心。既然統統是心,為什麼要我念佛?我喜歡吃,我天天念吃的不行嗎?吃也是心變現的。我喜歡穿衣服,這個衣服也是心變的,我天天念衣服不是也是念心嗎?這在理上講一點都沒錯,可是諸位要曉得,這個心有覺有迷。從覺迷裡面講,純覺、究竟覺、圓滿覺是佛,念佛是念自己圓滿的覺性;天天念吃念穿、念名聞利養、念貪瞋痴慢,那是迷惑顛倒的心。這才知道佛為什麼叫我們念佛,不叫我們念菩薩以下的。我們要覺,要究竟覺、要圓滿覺,想達到這個目標只有念佛。一切諸佛裡面,阿彌陀佛第一!阿彌陀佛為什麼第一?我們講堂講得太多,此地就不要再囉嗦,這是要認識清楚,然後讀經,或者聽別的法師大德講演,才不會動搖自己的信念。再看第二種:

  鈔【二謂何不遍念諸佛,而唯念一佛?】

  佛太多了,釋迦牟尼佛在《萬佛名經》裡面講了一萬二千多尊的佛號。念佛,我們為什麼不念萬佛要念一佛?許多人拜萬佛懺、千佛懺,他頭腦裡想的是我拜那麼多佛比拜一尊佛強多了,這也是一個障礙。

  鈔【不知心專志一,乃成三昧故。】

  我們念佛的目的在哪裡?目的不是跟諸佛結緣,要是跟諸佛結緣,當然你拜千佛懺、拜萬佛懺好,跟一切諸佛都結緣了。我們今天念佛的目的是要得一心不亂,是要得念佛三昧。如果就一心不亂、念佛三昧來說,念一尊佛容易得到,念多佛就不容易得到。

  鈔【良繇眾生智淺,繁則不勝。】

  『勝』是講勝任。太繁,我們沒有辦法勝任,擔負不了。

  鈔【故用志不分者神凝。】

  『用志』就是用心,也就是專心的人,這個人他能聚精會神,他的精神能集中。『神凝』是精神集中,在佛法裡面講就是「定」。

  鈔【役心多岐者功喪。】

  『役』是勞役,操心的事情太多,功夫就不能成就,功夫就失掉。你念多佛,心念分散不容易得念佛三昧;你念一佛、你念一部經容易得定,容易開悟。你要是念多經、多佛,在現代社會裡面,你可以成為一個佛學家,成為一個佛教的學者,佛門的博士,與戒定慧毫不相干,這個要知道。換句話說,你可以得到世間名聞利養,西方極樂世界沒分,死了以後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,就幹這個!那就不叫學佛,那叫佛學。佛學是世間法,學佛是超世間!諸位要知道,學佛在一門深入。這個地方的事理講得這麼清楚,我們再要不能體會,實在是愚痴到極處。為什麼不叫我們一直多學?這裡講得很清楚,你多學,問問是不是勞心?是不是精力分散?專學是不是容易得定?這是很明顯的擺在面前。絕對不是這些老師大德來欺騙你,怕你學多了,將來超過他,那是你自己錯誤的觀念,錯誤的見解,真是自己的業障。

  真正的善知識,真正的好老師,都希望學生超過自己;做父母的人都希望將來子女的成就在自己之上,自己這一生很苦惱,希望兒女他們能過得幸福,是父母的心腸。有沒有一個做父母的,我很苦了,他將來比我更苦,我念過大學的,將來他念中學就可以,有沒有做父母的人希望底下兒孫一代不如一代?沒有。中國古代做官穿的衣服叫「章服」,衣服上繡花紋,花紋叫文章,文是文采,章是明顯,顯示出它代表的含義。他戴的帽子叫「進賢冠」,兩層,前面矮、後面高,前面代表自己,後面代表底下一代,念念不忘下一代要比我高,這個用意多好、多善!

  這種教學方法是幾千年累積的經驗,專精!在中國儒家用這個方法,在印度佛家用這個方法。對這個方法懷疑不能相信、不能接受,這是愚痴,這是業障深重。我還聽到有人告訴我,他說我這些年講經說法教人這個方法,外面有很多人批評,說哪裡有念一部經、念一句阿彌陀佛,這麼簡單就能成就的?不相信。應該要博學多聞,深入經藏,這話說起來好像滿有道理,做做看就曉得了。博學多聞,深入經藏,古時候是有,翻開歷史,念念傳記,古人怎麼樣學習。最初還是一門深入,特別是禪宗,禪宗標榜「悟後起修」,什麼時候深入經藏?大徹大悟以後。沒有到大徹大悟之前,決定不許可你看經。至於教下,沒有在大開圓解之前,只能遵守老師的教誡,教你念一部、二部,絕對不可能教你去研究一切經典,沒這個道理。一部專攻之後,大開圓解,這時老師就開放,這才讓你深入經藏,讓你到外面去參學,參學是多聞、多讀、多聽。

  其實《華嚴經》上已經做出一個榜樣給我們看,善財童子。善財童子在他老師的會下,《華嚴經》最後一品「入法界品」,也就是「普賢行願品」,裡面是有本末二會,本會是文殊菩薩會,就是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會下求學,那是一門深入,是求專精。文殊菩薩那裡得到定,得到三昧,智慧開了,大徹大悟,大開圓解,這時文殊菩薩叫他出去參學,這才五十三參。五十三參是廣學多聞,這是第二個階段。我們今天第一個階段不要了,就開始第二階段,走不通!沒有這個道理。聽人家講那個話,講的是不錯,他只講了一半,前一半沒講,他只講後一半,這要搞清楚。如果我們拿四弘誓願合五十三參來看,本會就是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末會五十三參就是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到最後善財童子遇到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「佛道無上誓願成」,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這才成佛道,四弘誓願才圓滿。四弘誓願就是一部《四十華嚴》,或者是《華嚴經‧入法界品》的總綱領,這四句詳詳細細給你講解就是一部四十卷《華嚴經》。

  鈔【如普廣大士問佛,十方俱有佛土,何以獨讚西方?】

  這是蓮池大師引經文裡面一段話,來破除我們的疑惑。實在講,普廣法師哪有不知道的,等覺菩薩哪有不知道,這是唱戲,我們凡夫不曉得,代我們問的。十方都有諸佛剎土,為什麼佛偏偏叫我們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?

  鈔【佛言閻浮提人,心多雜亂,令其專心一境,乃得往生。】

  這是佛給我們說明,這說的統統都是真相。我們是閻浮提的眾生,『心多雜亂』,又雜又亂,這是我們的病根。六道輪迴生死病根就是心太雜太亂,佛法就是要治這個病的,佛給我們講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,每個法門都是一服治病的藥。這麼多法門,最殊勝、最簡單、最容易、最得力的無過於念佛法門,所謂無量三昧,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,道理在此地。前面我跟諸位說了,為什麼叫我們念佛?佛是究竟圓滿覺性,念佛是念究竟圓滿的覺性。教我們『專心一境』,緣一個境界,把所有一切雜念妄念放下,這樣就能往生。

  鈔【以諸佛同一法性身,念一佛,即念一切佛故。】

  這是佛教給我的,為什麼在一切佛裡面,勸我們念一尊佛?這個道理講得很清楚。底下接著再問,念一尊佛,隨便念哪一尊佛都可以嗎?為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?有些人不服,我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不是一樣,難道本師釋迦牟尼佛還比阿彌陀佛差嗎?

  鈔【三謂佛佛可念。】

  既然一切佛隨便哪一尊佛都可以念。

  鈔【何不隨念一佛,而必念阿彌陀佛?】

  實在講這個問,問的裡面就有過失,佛叫你念本師釋迦牟尼佛,你要問:何必要念釋迦牟尼佛?我念別的佛不行嗎?這就不是一個好問。但是佛在此地給我們解釋,念阿彌陀佛確實有特別的因緣。

  鈔【不知彼佛與諸眾生偏有因緣故。】

  阿彌陀佛與一切眾生結的緣,比其他諸佛是格外的殊勝,這就不一樣!彌陀是以大慈大悲、清淨平等心幫助法界一切眾生,以平等法快速的圓成佛道,這個緣就特別殊勝。緣從哪裡看?從《無量壽經》四十八願看,願願都是普度眾生。問:我與阿彌陀佛有沒有緣?再看看《無量壽經》四十八願,沒有說某某人除外,既然沒有講我除外,當然我也是其中一分子,就有緣了。阿彌陀佛確實沒有說一個是除外的,統統有緣。這就不是其他諸佛所發的願。釋迦牟尼佛發願是度我們娑婆世界濁惡眾生,他方世界釋迦牟尼佛沒有發願去度,不像阿彌陀佛發的願是普度。我們要問,本師釋迦牟尼佛用什麼方法度我們濁惡世的眾生?就是勸我們念佛求生淨土,這就是他度眾生的方法。我們要相信、接受,老實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滿本師度生的大願。你要不相信,偏偏執著釋迦牟尼佛給我恩德很大,天天念釋迦牟尼佛,也不願意往生,釋迦牟尼佛看這樣子搖頭,業障深重,愚痴頑固,不能得度。所以,彌陀與我們的緣非常深。

  鈔【良繇彼佛名號,人所樂稱,就令惡人,有時不覺失聲念佛;乃至人逢善事,不覺念佛,歡喜讚歎;人逢惡事,及與苦難,不覺念佛,傷悲痛切,機感因緣,莫或使之而自然故。】

  彌陀名號,因為世尊當年在世多次的宣說弘揚,修學這個法門的人多,釋迦牟尼佛的家族都是念佛的,傳到中國之後,慧遠大師一提倡,念佛法門歷久不衰。現在我們看看這個世界上的佛教,念佛法門有愈來愈興旺的趨勢,可見得這個名號功德不可思議,彌陀跟我們的緣分不可思議,即使不學佛的人,在不知不覺當中,偶爾口裡也會念一句阿彌陀佛,這是我們常常見到的,常常聽到的。不但中國人會念,連外國人也會念阿彌陀佛,他不曉得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,他會念阿彌陀佛。佛跟我們的緣深。

  鈔【四謂何不念佛功德智慧相好光明,而但念名號?】

  我們念佛的功德智慧相好光明,豈不是比名號更殊勝?這個說法乍聽起來也挺有道理的,其實諸位要曉得,「功德智慧相好光明」,我們要問,這一句名號裡頭是不是統統包括?全都包括了。換句話說,你念功德不包括智慧,念智慧不包括相好,念相好不包括光明,念名號是統統包括了。這些事實都要搞清楚,然後對於名號才真的不懷疑。

  鈔【不知持名,於末法中最逗機故,不思議故。】

  『逗機』就是契機,執持名號在末法當中最契機。

  鈔【逗機者,文殊般若經云:眾生愚鈍,觀不能解,但令念聲相續,自得往生。】

  這是講從真實利益上來說,觀想是佛門當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,在從前很有效,現在就難了。為什麼從前有效,現在沒效?從前人比現在的人要老實,比現在的人要厚道。以前的社會形態跟我們現在不一樣,他妄想雜念沒有現在人這麼多,心地比較清淨,用觀照的功夫能用得上。現在人接觸的環境太複雜,比過去複雜百千倍都不止。六根接觸外面的境界,一天到晚幫助你胡思亂想,看電視幫助你胡思亂想,看報紙幫助你胡思亂想,你接觸一個人聊天也是胡思亂想,你們想想對不對?心雜亂到極處,觀照、觀想的方法很好,觀不上!

  對經教去研究理解,理解也很難成就,為什麼?邪知邪見太多。聽聽這個人這個講法,那個人那個講法,看看這個書上這樣寫,那個書上那樣寫,不曉得哪個書是對的?哪是不對的?正是《楞嚴》上所說的「邪師說法如恆河沙」。沒有標準,沒有依靠,這怎麼得了!這是眾生愚鈍到極處,愚是沒有智慧,沒有能力辨別邪正,沒有能力辨別是非,甚至連利害都沒有能力辨別。你要是有能力辨別利害,怎麼會吃虧上當?怎麼會被人騙?你會吃虧上當、會被人欺騙,換句話說,連利害的辨別都沒有能力,你說這個多可憐!但是他只要能老老實實念佛,還能成就,這就是『念聲相續』,也就是不夾雜、不間斷。不夾雜、不間斷的先決條件,就是不懷疑。懷疑,根本就不可能去念,這樣的人還能往生?

  末法時期的眾生,這個法門能夠得度。真正能得度,決定有把握得度,必須把世緣看淡、看輕,不能過分的計較,那個過失很大,給諸位說,不會傷害別人,傷害自己。阻擾別人,那是阻擾一些沒有功夫的人,真正有功夫的人,決定阻擾不了。可是迷失自性,自己損失就太大,那是無法彌補。世間人常講:害人是害自己。但是這個話真實的含義,那個受害的深度他不知道,如果要是真正明瞭,他絕對不會做傷害別人的事情,為什麼?他曉得傷害別人一點點,傷害自己是無量無邊,使自己迷失自性,破壞自己的戒定慧三學。六祖大師講得好,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他人過」。他怎麼會不見他人過?他心清淨的。天天看到這個人過、那個人過,他的心就不清淨,他就生煩惱了。生煩惱,換句話說,念佛的人來講,功夫成片破壞了,往生淨土的希望沒有了,斷絕了,這種損失多大!

  我們一個人生生世世遇到這個法門,的確是希有難逢,這樣好的一個機會遇到了,輕易把它放過,這真是愚痴到極處,自己毀滅自己。別人過失與我什麼相干?我要往生,他要搞六道,他搞他的,我們走的不是一條路,管人家幹什麼!不管人的人就成就,管人的人不能成就。從前在寺院裡,住持、當家,管人的人,執事,是佛菩薩再來的,轉世的,他們自己已經得度,幫助別人。自己沒有得度,作清眾,絕對不擔任執事,聽別人管,自己決定不敢管人,為什麼?心不清淨。佛菩薩來管人,看到這個過、那個過,天天處罰責備人,他心清淨的,他心不染,他有這個本事。

  我們不行,我們真的會動瞋恨心,有貪瞋痴,一個貪瞋痴就是一次三途的果報。你今天動一次瞋恚心就造一個地獄的因,動二次瞋恚心就造二次地獄因,動一次貪心就動一個餓鬼道的因。從早到晚起多少貪瞋痴慢?就曉得你一天造多少次三惡道的業。你這一天當中,有幾分鐘、幾小時在念佛,而且是以清淨心念佛,念佛時一個妄念沒有,那叫造淨業之因。這兩個比較比較,自己有沒有把握往生就知道了。如果我一天以清淨心念佛的時間少,動貪瞋痴的時間多;換句話說,來生還是不免三惡道,這是沒法子,佛菩薩也救不了你,自作自受。所以自己要曉得,我們是業障深重的凡夫,自己救自己都來不及,哪有時間去管別人?這是真的,是事實。我們能在這個地方提高警覺,就叫開悟,這人覺悟了;覺悟了就回頭,回頭是岸,回頭那就是專念阿彌陀佛。

  常住有許多工作,家庭也有許多瑣碎事情,我們職責所在,不能不去做,要用什麼態度去做?事要認真做,心地要清淨慈悲,念念不忘阿彌陀佛就對了。工作妨不妨礙修行?不妨礙,生活工作就是修行。所以這叫契機,逗機就是契機。

  鈔【不思議者,如前所明一行三昧,則不但逗乎鈍機,神用不測故。】

  『鈍機』就是我們這一類,愚痴魯鈍。可是這個法門威神德用不可思議,這是我們可以理解的,那就是你心力能集中,心無二用。

  鈔【如遺教經言:心者制之一處,無事不辦。】

  這句話是佛在《遺教經》上告訴我們的,這句話說明修定的重要性。修定就是『制心一處』,不管什麼事情都能辦得圓滿,都能成就。心就怕亂,心一亂什麼事都不能辦,一辦就要出差錯。

  鈔【今制心佛號,而至一心,何可思議。】

  制心一處,最殊勝之處就是阿彌陀佛,我們把這個心制在阿彌陀佛佛號這一處,這不得了!這能辦第一大事,就是圓滿成佛。制之一處,無事不辦,『制心佛號』就不可思議,決定成佛。你這一生修行證果,出三界、了生死、成佛道,這一句全都解決了。千經萬論要說的就是這一句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普遍勸導眾生也是這一句。這一句真正不可思議,可惜沒有人能懂。夏蓮居老居士講:佛言難信真難信,億萬人中一二知。億萬人中一、二個知道,這一句擺在面前,真正知道的億萬人中一、二個。你真知道之後,從今天起,你的心就是佛心,你的行就是佛行,你已經成佛了,這一點都不假。

  疏【剋念期者,一日至七日,是所剋定之期要也。】

  這是本經把念佛的時間給我們剋定出來,這個法門多久能成功?七天就能成功。若一日到若七日,七天真正能成功,只要你念得如法,前面所說的,你念念都相應,七天還得了!諸位要知道,念得不相應,愈念妄想愈多,愈念煩惱愈多,愈念念不下去,這就是業障深重,這也是魔障,魔是折磨,障礙你不能用功念佛,那就要認真懺除業障。業障怎麼懺除?第一要曉得自己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的過錯,要能發現、覺察,覺察之後要真正把它徹底改掉,業障就消除了。要認真改過自新,把障礙消除,然後你這句佛號才念得下去,你念的時候妄想就少了,心也就能定下來。這是真正用功非常重要的樞紐,自己要曉得,自己要知道用什麼方法去克服,使自己的功夫能得力。底下說明為什麼要七日。

  疏【世出世間,重其事者,恆以七故,七日稱佛,免地獄故。】

  這是講世出世間對於『七』這個數字很重視,不但中國人重視,印度人重視、西洋人也重視。中國商周時候就講「七日來復」,來復就是週期,一個週期,所以佛給我們訂的也訂七日。『七日稱佛』就是稱念,稱念是一心稱念,一心稱念佛菩薩聖號,就能免地獄苦。但是諸位同修要知道,我們過去造作的罪業很多,我念七天佛,經上講免地獄苦,這個話是真的,可是你不能誤會,我念了七天,我決定不墮地獄了,然後再造罪業,我過去念過七天佛!那不行。七天念佛之後,後不再造才不會墮地獄;念七天佛之後,然後再造罪業,地獄還是照墮不誤。這是說明念佛功德利益的殊勝,地獄是最苦的地方,最苦的果報都能避免,何況其餘?小小罪當然更是滅掉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可見得念佛功德利益之大。

  疏【又七日之期,復有二義,各分利鈍。】

  這一句《演義》有註解:

  演【復有二義各分利鈍者,一者從散入定義,二者從定入散義。】

  「從散入定」,七天,那個功夫一天比一天殊勝,成就念佛三昧。「從定入散」,得到念佛三昧之後,慢慢又會退掉、失掉。

  演【從散入定,則利者日少,鈍者日多。】

  這講根性,利根的人,一天、二天就得念佛三昧,換句話說,什麼叫利根、鈍根?就是煩惱輕重不相同,妄想多少不一樣。煩惱重的、妄念多的,要念七天才能得念佛三昧,心才能得清淨。根性利的,煩惱輕、妄念少,一天、二天他就得到;得到之後再努力,也就是一天、二天得功夫成片,三天、四天就可能得事一心不亂,六天、七天可能得理一心不亂,這是根利的。

  演【從定入散,則利者日多,鈍者日少。】

  就是已經得清淨心了,這個清淨心逐漸在消失的時候。根利的的人,他保持的時間長久,他得到之後能夠七天不散,心不散亂,鈍根的人得到之後,一、二天心就散亂。

  我們回想自己是什麼根性?李老師往年在台中辦大專佛學講座,暑假大專學生參加講座,接受四個星期的訓練,確實很像樣子,舉止談吐都有變化,很有進步。李老師在結業的時候,非常感慨的說一句話,我們講座花這麼多精神,聘請這麼多老師跟諸位講解佛法,在一起共修,是不錯,但是諸位結業之後,到電影院去看兩小時就恢復原狀了,我們四個星期敵不過電影院兩小時。現在不必上電影院,家裡電視打開兩小時就完了,你說怎麼得了!在那個時候電視還不普遍,台灣還沒有彩色電視,黑白電視,一般家庭還沒有,我們那個時候還沒有見過電視。你就曉得我們是什麼樣的根性,這是自己一定要警惕。

  佛講的七天這個期限,從前人有效,現在人沒效,現在人說老實話,連打七個佛七,恐怕一場電影也就抵消掉了,你說怎麼得了!然後你才曉得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容易!真正決心求生西方,要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捨掉,不看電影、不看電視、不聽廣播、不看報紙雜誌、不講是非長短,一天到晚二六時中老實念佛,這樣的人才有往生的希望。這個社會處處是通到三惡道、阿鼻地獄的陷阱,一步不小心就踏下去了,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。今天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