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 (第二0三集)  1984/12 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檔名:01-003-0203

  請看《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》,第四0五頁:

  鈔【願者,大本法藏願云:我作佛時,剎中菩薩,神通智慧辯才,相好威神,悉皆如佛,今來成佛,得遂所願也。行者,大本言爾時法藏教化眾生,修行六度,廣行教化,致無量眾生,發菩提心,行今成就,有斯莊嚴也。】

  這一段是說明《疏》裡面講的願行,經上講「成就如是功德莊嚴」,功德莊嚴怎麼成就的?是阿彌陀佛修因證果,是無量劫來大願大行所成的。為什麼要求生西方?不求生西方,我們能不能成就?在理論上講,不求生西方也能成就,可是在事實上講,成就實在不容易,一定要有相當的環境做為修學的增上緣。在諸佛剎土裡面,唯有西方極樂世界是最理想修行的場所。它的原因非常之多,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的。十方世界法身大士都求生極樂,這是我們在大乘經上常常看到的。《華嚴經》也不例外,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遵守普賢菩薩的勸導求生西方,普賢、文殊自己也求生西方。我們也多想一想,文殊、普賢是圓教等覺菩薩,為什麼還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?這些大菩薩們還要生西方世界,有兩個原因:一、到西方極樂世界證無上正等正覺,因為等覺菩薩還是正等正覺,無上沒有證得,除了這個,他還求什麼?等覺菩薩所求的就是成佛;二、諸上善人俱會一處,這個因緣太希有。我們今天在這個世界修行難,難在哪裡?難在大家不和,個人有個人的意見,所以說做事難,做人更難,處事難,處人比處事難得多。西方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,不是普通的善,上善,上善是等覺菩薩,觀音、勢至、文殊、普賢這些人,天天跟他們在一起,這是十方世界所沒有的,唯獨西方世界有。

  『大本』就是《無量壽經》。《無量壽經》有六種本子,除了五種原譯本之外,有一個會集本是王龍舒居士作的,稱為《大阿彌陀經》,蓮池大師《疏鈔》所引用的經文大多數是龍舒居士的會集本,也有地方引用原文。願文裡面講得非常清楚,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,阿彌陀佛發願說(法藏就是阿彌陀佛因地上作菩薩的德號),『我作佛時,剎中菩薩』,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菩薩,我們這邊念佛下品下生去的也是菩薩。我們這個世界有十法界,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法界:菩薩法界,所以統統是菩薩。『神通智慧辯才,相好威神』,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,這個不可思議,這是難信之法。我們這是一身的業障,帶業往生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居然跟佛就一樣,不但跟佛一樣,神通、智慧、辯才、威神也跟佛一樣,你說這是什麼人能相信?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。但是佛決定沒有妄語,佛在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很好,「如來是真語者」,真就不假;「實語者」,實就不虛;「如語者」,如語是恰到好處,不增不減,完全是事實;「不妄語者,不誑語者」,不誑是不誇大,不妄語者,絕不欺騙人。這個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,釋迦牟尼佛轉告我們的,釋迦牟尼佛轉告就等於阿彌陀佛自己親自跟我們說沒有兩樣。現在他在西方成佛了,而且成佛已經十劫了,所以他的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了。我們想求生西方,最重要的我們的心要跟阿彌陀佛相同,我們的願也跟阿彌陀佛相同,我們的解行也要跟阿彌陀佛相同,那就決定往生。

  底下這是講『行』,行門,這個地方說得簡單,說的是綱領。說『六度』,六度是正行,好像我們這個大樓,跟你說第一層、第二層,但是你要曉得,這大樓建築第一層底下還有基礎,如果沒有地基,這樓是蓋不成功的,基礎是什麼?基礎是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講的三福。所以說六度,大家不要把三福忘掉,那是基礎。怎麼知道它是基礎?你念《觀經》,韋提希夫人,她也是遭到苦難,這人就不想活了,不想活也不能死,死了就不得了!這才求佛,有沒有好的地方,我要求往生,我不想在娑婆世界住了。佛很慈悲,把十方諸佛剎土都顯現在她的面前,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,諸佛剎土統統都看到,讓韋提希夫人自己去選擇,她就選中西方極樂世界。可見得西方極樂世界一定比其他諸佛剎土來得殊勝,所以她才選擇這個法門,選擇這個所在。

  選擇好了,這就求釋迦牟尼佛教給她什麼方法去往生?佛在沒有說方法之前,先教她修三福,明白的告訴她,三福是「三世諸佛淨業正因」,這我們就完全明瞭,三福是學佛的基礎。不僅是淨土法門,所有一切法門都要以這三條為基礎,為什麼?三世諸佛淨業正因。我們今天學佛功夫不得力,得不到結果,原因在哪裡?修六度不肯打地基,就是我要蓋房子,蓋得愈高愈好,沒打地基,還沒蓋好就倒掉,一輩子也蓋不成功。諸位同修要曉得,學佛從哪裡學起?從這裡學起。三福第一個是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我再告訴諸位,如果沒有慈悲心,如果心裡還有貪瞋痴慢,那就是不孝,那就是不敬,不孝父母,不敬師長。所以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。第二條是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;第三條是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。這個基礎完成,才修六度。『廣行教化,致無量眾生,發菩提心』,「致」就是勸導。阿彌陀佛行成就了,這是成就如是功德莊嚴。

  鈔【淨華眾者,如淨名經,七種淨華。】

  我們供佛通常是用香花供養,「華」代表什麼?代表『七淨華』。你天天在佛菩薩面前供花,不知道花是什麼意思,換句話說,你所供的花自己得不到受用。「華」是提醒你自己這七個警覺性,這叫七種淨華。不管你供養什麼花,看到花就代表這七個意思,我們七淨是不是現前。

  由此可知,佛門裡面包括佛菩薩形像,一切設施都是表法的意思,開啟我們的智慧光明。像我們供養燈燭,蠟燭,蠟燭放光明,代表般若智慧。蠟燭愈燒愈少,燒到最後沒有了,代表燃燒自己照耀別人,捨己為人,取這個意思。所以供燭、供油燈,意思非常明顯,電燈意思不明顯,以我們的智慧、德能為一切眾生服務,捨己為人,取這個意思。七淨:

  鈔【一者戒淨,三業淨故。】

  『戒淨』是身語意三業清淨,心清淨,身清淨,語清淨。我這次在北京遇到黃念老,老人家知道台灣從南到北受持《無量壽經》的人很多,他很歡喜。他說:這些人有幾個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這個不敢說,但是台灣肯定可以消除劫難,將來這個世間有大災難,這個地方不遭難。同時他也告訴我們,滿清在最盛的時候,萬聖殿就是念《無量壽經》,宮廷裡面請法師帶著大家一起念。他說: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是語業淨;不念阿彌陀佛都不算清淨,講一切的話,就是講經說法都是廢話。也就是說明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是真話,其他的話都是廢話,都是假話,都是沒有用的話,這就說明念佛重要。諦閑老法師的徒弟念三年佛就往生,因為他三年沒有講一句廢話。諦老教他「你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就再念」,走的時候是站著往生,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,等他師父來替他辦後事。

  三業清淨,語業清淨最重要。人與人之間許多的誤會都是言語,如果你一天到晚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誰誤會?絕對不會有人誤會。希望我們要記住這個教訓,三業清淨,身禮阿彌陀佛,口念阿彌陀佛,心裡想阿彌陀佛,三業就清淨。不想阿彌陀佛,就打妄想,打妄想就是製造生死輪迴,你怎能免得了輪迴?怎能出三界?可見得三業清淨非常重要。

  鈔【二者心淨,煩惱結漏盡故。】

  『心淨』就是三業裡面的意清淨,本來戒淨可以包括,再提出來就是特別強調。因為心清淨,身語必定清淨,往生這是心往生,身不會往生,也就是心意,我們今天講的精神,不是這個肉體,肉體決定不清淨,這是要覺悟的。『心淨,煩惱結漏盡故』,煩惱,大家曉得。什麼叫結?「結」就是牽掛,心裡有牽掛。「漏」是比喻,只要你有煩惱、有結,你的功德都漏掉,漏失了,所以「漏」也是煩惱的代名詞。

  學佛的人,先斷煩惱再學法門;煩惱要是不斷,沒有資格學法門,為什麼?所學的法門都是邪知邪見。清涼大師說得好,在《華嚴經疏鈔》經題,他老人家說:「有解無行,增長邪見」,行就是修行,有解是學法門,「行」就是斷煩惱,換句話說,有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而沒斷煩惱的話,「增長邪見;「有行無解,增長無明」,這個事情就很麻煩。所以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教給我們要解行相應,才能斷煩惱,才能破無明。

  煩惱無明究竟是什麼?佛在《華嚴》裡面告訴我們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由此可知,我們每個人是本來佛,本來都是佛,現在為什麼落到這樣的地步?佛是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說出來,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,妄想就是無明,執著就是煩惱。所以學佛先要把妄想執著斷掉,我們本性裡面無量的智慧德能自然顯現!佛家修行就是修這個,這個東西要從心地上作功夫,外面言行那是屬於幫助的,最重要是要轉念頭。四弘誓願是先斷煩惱後學法門,這是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。

  講經說法乃至三藏十二分教,給沒有入門的人用的,目的是幫助他建立正信正解。到真正修行的時候,這些東西統統用不著了,這個諸位要知道。用功,好像先給你講解地圖,路怎麼走法,到你一上路這個東西都不要了,路我已經清楚,熟悉了,我走路了,這也不要講了,也不要圖了,都不要了。無量行門當中,唯獨這句阿彌陀佛、這個法門是真正不可思議。夏蓮居老居士講得好,「億萬人中一二知」,真正透徹了解是不容易。現在念佛人雖然多,對於念佛之所以然,曉得的人並不多。今天在全世界比例當中,我們台灣人知道的是最多,台灣是寶島、是福地,這個地方不會遭難,我們很有信心。

  所以,一定要斷煩惱、要斷習氣。怎麼斷法?煩惱習氣一起現行的時候,禪家說得好,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,念是決定會起的,如果不起,那你是聖人,不是凡人,凡人總會起煩惱的,煩惱起,不怕,怕的是你不覺,什麼叫覺?煩惱一起馬上把它轉成阿彌陀佛就是覺,在淨宗裡面講,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覺。在這個地方我特別跟同修們說清楚,什麼是煩惱?心裡面不高興、不如意是煩惱,心裡面高興、舒服還是煩惱,這個要記住。心是清淨的,「本來無一物」,所以喜怒哀樂都是煩惱。為什麼?你動了心,你心不正常!所以我們在憂慮的時候趕快念阿彌陀佛,不高興的時候趕緊念阿彌陀佛,歡喜的時候也趕緊念阿彌陀佛,不要一歡喜把阿彌陀佛忘掉了,還是掉在煩惱裡面。換句話說,如何保持你的清淨心,這個重要。大經的經題「清淨平等覺」,這個重要!二六時中你能保持清淨平等覺,你就在行菩提道,那是真正的菩薩道,方法就是用一句阿彌陀佛。什麼時候念佛最要緊?起心動念的時候,馬上轉成阿彌陀佛。一句阿彌陀佛,可以斷煩惱,可以破結漏,功德是無量無邊,就在你自己會不會用,比什麼都有效。

  鈔【三者見淨,見法真性,不起妄想故。】

  『見』就是見解,我們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,心裡面所起的反應,這是見解。『見法真性,不起妄想故』。我們見外面境界都會起心動念,順境起貪愛,逆境起瞋恚,諸位要曉得,貪愛是煩惱,瞋恚也是煩惱,我們每天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生煩惱。過去我們講過《六祖壇經》,惠能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他常生智慧,不生煩惱,我們生煩惱。什麼原因?他心清淨,他的心「本來無一物」,他當然生智慧。我們的心不清淨,心裡面充滿貪瞋痴慢,接觸外境就生煩惱。生煩惱就是我們的見解錯誤,見不清淨。

  見解要不錯是什麼?這個世間不是真的。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。什麼叫有為法?《百法明門論》,百法裡面,前面九十四法都是有為法,只有後面六法是無為法。前面九十四法包括心法,八識,八心王是有為法;五十一個心所也是有為法;二十四個不相應還是有為法,乃至十一個色法也是有為法。色法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物質,心法是精神,我們今天觀念當中,精神與一切物質同是有為法。既然是有為法,都是夢幻泡影,沒有一樣是真實的。

  你要是看透了,你就不會計較,你也就常生智慧,不生煩惱。為什麼?見到一切順心的,實在講那個時候順心、不順心都沒有了,還有什麼貪瞋痴慢!心清淨,與一切萬法平等了。西方極樂世界跟阿鼻地獄平等了,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貪愛之心,阿鼻地獄也沒有討厭的念頭,平等。心到清淨平等,這是『見法真性』。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,阿鼻地獄六道輪迴也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,由此可知,見解清淨多重要!這是『見淨』。

  我們過去還講心、物,現在科學家發現沒有物質存在,我們看到種種這些物相究竟是什麼?現在發現是波動,是振動、波動產生的現相。究竟是什麼波?科學家還在那裡研究。實際上在佛法裡面所講的這個波是心波,《華嚴》已經講得很透徹,十法界依正莊嚴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識就是心的波動,變現為十法界;如果沒有這個波動,這個法界叫一真法界。西方極樂是一真法界,所以它平等。

  鈔【四者度疑淨,見深疑斷故。】

  『深』是理,甚深之理,宇宙萬有的真相,他見到了,所以他不懷疑了。特別是淨宗,淨宗是諸佛如來教化眾生斷煩惱、證菩提的第一法門,《無量壽經》是淨宗第一經,可以說無量無邊的經典、無量無邊的法門統統是從《無量壽經》流出去的,《無量壽經》是根源,如果沒有到『度疑淨』,這部經他不能相信。到「度疑淨」,這個不簡單,「度」是度過,對於宇宙人生一切法門許許多多的疑惑,他統統度過了,得到清淨,這個很難。

  所以我說現在同修們有福,你們的善根福德因緣比我超勝多多,我對這個法門搞了三十年才相信,你們現在聽我講講就相信了,真是不簡單,這就證明你們的善根比我深厚。正如大經上所說,諸位同修在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,像《金剛經》上講不是三四五佛所種的善根,你們過去生中是無量無邊諸佛如來處種的善根。現在得到諸佛如來冥冥當中的加持,所以經卷你一接觸就歡喜,一聽就相信就接受,這叫因緣成熟,的確是希有難逢。正如彭二林居士所講「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」,這是值得慶幸、值得珍惜的,一定要把握這個機緣,斷疑生信,那就沒有一個不成就的。

  鈔【五者分別道淨,是道宜行,非道宜捨故。】

  『道』就是道路,換句話說,你能認識路。此地所講的「道」是成佛之道,成佛之道有八萬四千、有無量法門,「道」就是法門。這麼多法門裡面,你認識一條最近的道路、最穩當的道路,自己一生當中決定可以達到目的地的道路,你能把它選擇出來,認識出來,這個不容易,這是智慧,這是福德。沒有大智慧、大福德,無量法門,你怎麼會選擇這個法門?這個不容易。『是道宜行,非道宜捨故』。這個地方的「是非」有絕對的、有相對的。絕對的講,凡是明心見性的道,這就「是道」,淨土宗的一心不亂就是禪家的明心見性,這個是道,戒定慧是絕對的道。相對的道,那就是適合於自己的根性,適合於自己的興趣,適合於自己生活的環境,我們選這個道,修行就不難了。

  我們今天大家選擇「持名念佛」這一條道路,對這條道路一定要清楚,一定要明瞭。這一條道路正助雙修,正行就是「持名念佛」,一心一意求生淨土;助行就是我們現在人還沒到西方去,還離不了社會,離不了人群,我們如何跟一般大眾相處,這裡面有許多的原則,像三福、六度屬於助修。我們在淨宗學會提出修行五個科目,第一個是三福,第二個是六和。六和是佛教僧團的根本大戒。今天這個世間為什麼沒有僧團?就是大家都不遵守六和,這就不是僧團了。所以要曉得,六和重要!俗話說「家和萬事興」,你的家不和,這個家庭不可能興旺,團體、公司、社會、國家沒有例外的。「和」當然最重要的是見解,就是前面兩個是基礎,「見清淨,度疑淨」,「和」就可以做得到了。見和同解,戒和同修,然後就是三學、六度、十大願王。我們修淨宗,處事待人接物以這五科為原則,用這五科修正我們自己思想、見解、行為,這是道;與這個相違背的,這是「非道宜捨」。

  鈔【六者行斷知見淨,所行所斷通達故。】

  『行』是所行,行裡頭『斷知見』,『所行所斷通達故』。有一些人你叫他斷,他也能做得到,可是究竟為什麼要斷,他沒搞清楚,沒搞清楚是勉強做,做到一段時期他懷疑了,甚至退心、毀謗,這都是知見不淨。我們修行,為什麼要修行?依據什麼修行?到底修什麼行?修行之後會得什麼樣的結果?要統統知道,從因到果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這叫『行斷知見淨』,菩提道上就沒有障礙了。

  鈔【七者涅槃淨,以無學故。】

  這是到最極清淨了。『涅槃』是梵語,通常翻作滅,就是滅妄想、滅煩惱、滅執著,統統都滅了,恢復到心地真淨,恢復到本性;也翻作圓寂,「圓」是圓滿,「寂」是清淨寂滅。『以無學故』,這裡也翻作「無學」,有學就不清淨了。清淨了,就沒有學的了,那就畢業了。

  諸位同修要記住,「華」有這七個意思。當你每天供花的時候,有沒有想到這七淨?「華」是七淨華,「果」是涅槃果,果是果報,花是修因,修因證果。我們供佛供果,果代表果報,小乘有四果,大乘有菩薩、有佛,是我們所期望的。我們期望這個果報,我們要真正去修因,花代表因,先開花後結果,表這個意思,所以這花不是給佛看的,果也不是給佛吃的,佛不吃這個,也不聞這個。所以供佛,供在佛面前,第一個表示我們對佛的敬意,香花供養表敬意。拿敬佛這種心去敬一切人、敬一切事、敬一切物,這是佛教給我們的。我們對佛恭敬,對人不恭敬,那就錯了。我們對人不敬就是對佛不敬,我們對佛的禮敬裡面就有欠缺,就不圓滿了。對善人要敬,對惡人還要敬,為什麼?善人、惡人都是人,善人、惡人都有佛性,善人、惡人將來都要成佛。所以禮敬是沒有界限的,十大願王第一條「禮敬諸佛」;「稱讚如來」,稱讚裡面就有一點差別。如來跟佛不一樣,佛是講相,事相上是平等的,要平等的禮敬;但是稱讚要講如來,如來是講真如本性,與性德標準相應的稱讚,與性德標準不相應的不稱讚。禮敬而不稱讚,這就是中國古人講「敬而遠之」,敬,我們是一樣平等的恭敬,遠是不稱讚,他是惡人惡事不稱讚。《華嚴經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做出榜樣給我們看。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,這五十三個人裡面,有學佛的、有外道的,男女老幼各行各業統統有,有做好事的,也有做壞事的。勝熱婆羅門,善財童子有禮敬沒有讚歎;伐蘇蜜多女,善財童子有禮敬沒有讚歎;甘露火王,善財童子去參訪他,也是有禮敬沒有讚歎。為什麼?這三個人是代表貪瞋痴,貪瞋痴怎麼可以讚歎?不能讚歎。所以要禮敬,不能讚歎。讚歎就稱讚如來,他就不叫諸佛。如果諸佛,那就是平等的,決定沒有差別。禮敬沒有差別,稱讚裡面要用我們的智慧。

  這是我們平常供花、供果要知道,供花、供果就得無上的法喜。供養佛像,香花、淨水,供一杯淨水這個很重要。真正修行人,像印光大師的念佛堂沒有花也沒有果,他不供這些東西,為什麼?沒有時間去辦,最簡單的供養就是香跟水。水代表心,清淨心,水清淨,水是平的,代表清淨、平等,看到這一杯水,想到我的心像不像這個水,它是表法的。絕對不是供養那個佛的水喝起來可以治百病,實在是治百病,不是喝了治百病,你懂得它的意思,你心地清淨平等,你什麼病都沒有了。病從哪裡來的?你心不清淨這才長病,清淨心哪裡會生病?清淨心、平等心,不會生病的。「水」代表清淨、平等,「香」代表戒定真香,「香」也表信,信香。所以學佛沒有迷信,你供養這些要說得出一番道理出來,經上明明白白的教給我們。

  鈔【海東謂論頌聲聞,今謂亦可兼通菩薩,如道品亦通大小乘故。】

  『海東』是古大德,他老人家說《往生論》裡面這兩句話是對阿羅漢說的,是對聲聞說的。蓮池大師說這兩句話也可以對菩薩說,並不限定對聲聞,下面他提出證據出來。譬如三十七道品,小乘講三十七道品,大乘也講三十七道品,天台大師的三十七道品他就有藏、通、別、圓。譬如講「四念處」,有藏教四念處、通教四念處、別教四念處、圓教四念處。通、別、圓都是菩薩法。三十七道品既然通大小乘,《論》裡頭這兩句當然也可以通大小乘。蓮池大師為我們解釋,不要侷限於小乘,因為《彌陀經》不但是大乘,是圓滿的大乘。《彌陀經》跟《無量壽經》是同部,是一部經,一個是詳細說,一個是簡單說,說有詳略的差別,內容並沒有兩樣,所以蓮池大師稱之為大本、小本。

  鈔【自欄網行樹至此,依正共五番莊嚴,極樂之義,略盡於是。】

  總結前面這一段經,給我們說明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依報裡面欄楯、羅網、行樹;正報當中佛、菩薩,阿彌陀佛是教主,聲聞、菩薩是化伴,就是同學、伴侶。這一點我們必須讀大經才能真正明瞭,西方世界說實實在在的話,裡面有沒有聲聞、緣覺、天人這些名號?沒有。為什麼沒有?如果有,心就不清淨了,清淨心裡面哪裡還有什麼天人、聲聞、緣覺?不但連這個沒有,再告訴諸位,佛菩薩也沒有。清淨心裡頭哪來的佛?那個地方真正清淨世界,一真法界。佛是為我們介紹,不得不用方便語,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這些名相全都沒有了,這才叫一真。心裡面動一念,這就是二,就不是一了。所以,那個法界是一真法界。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講得很詳細,這部經講得簡略,但是也把極樂世界的狀況大致給我們說出來,『略盡於是』。

  鈔【下文眾生生者,及補處等,亦正報中攝。】

  底下一大段這是講往生的,給我們介紹十方無量無邊的眾生,上從等覺菩薩,下至惡道眾生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樁事情可以說人人有分。問題就是你有沒有緣分遇到這個法門?遇到了,你信不信這個法門?如果遇到能信能願,那就是沒有一個不往生。這個理很深,但是事不難,事是很容易,所謂難信易行。

  經【又舍利弗。極樂國土。眾生生者。皆是阿鞞跋致。】

  疏【承上不獨見在彼國,無非賢聖,但有生者,悉皆不退也。】

  凡是往生到西方世界的人,我們在四十八願裡面看到,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也是阿鞞跋致,也是不退。「阿鞞跋致」是梵語,翻成中文是「不退」。不退,究竟是什麼樣的地位?古德告訴我們,別教七地以上才能稱之為「阿鞞跋致」,這個地位就高了。通常凡夫開始修學,修到別教七地菩薩要兩個阿僧祇劫,那個凡夫不是普通的凡夫。普通凡夫,我們在座每位同修無量劫以來不曉得修過多少阿僧祇劫,可以說已經修無量無邊阿僧祇劫,你才有機會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,為什麼現在沒成就?兩個阿僧祇劫從哪裡算起?從別教初住算起;沒有證得別教初住,統統不算。好像學校念書,學籍從哪裡算起?從小學一年級算起,幼稚園不算學籍的。我們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修行都在幼稚園打轉,從來沒有升到小學,問題就出在這裡。所以佛法裡面講,別教初住,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,從這一天算起,兩個阿僧祇劫就證到阿鞞跋致。兩個阿僧祇劫,這都是天文數字,時間太長了。

  我們修這個法門幾天就可以往生,這個經上說「若一日、若二日」,頂多「若七日」,你們想想,哪個法門比這個法門更快?密宗說即身成佛,我們這裡是七天或者是一天就成佛,比他高得太多了。幾個人見到?這太難得了。前年華盛頓D.C.周廣大居士念了三天,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,真的「若三日」,他成就了。周先生我們不能稱他周居士,他沒學佛,他也沒聞法,他不信佛。臨終病重的時候快要死了,這才遇到佛法,才真正念佛求願往生。念了三天把阿彌陀佛念來了,他跟他往生了,三天三夜。所以往生都是不退轉。

  鈔【生皆不退者,恐疑彼國固多賢聖,然是久修上士。】

  『上士』就是講等覺菩薩,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的人很多。

  鈔【其新生者,未必不退。】

  這有懷疑了,我剛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恐怕做不到,恐怕會退轉,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退就退回來了。你們有沒有聽說退回來的人?自古至今沒聽說從西方極樂世界退回來的。所以要曉得,這裡特別給我們說明新生的不退。

  鈔【故言不論聖凡,但往生者,即不退轉,以決其志也。】

  我們讀了這段經文,信心就堅定,願心就懇切,疑惑就斷除,斷疑生信。

  鈔【大本所明者,如云。】

  這是引用《無量壽經》。

  鈔【生彼國者,處仁遷義,不妄動作,終無淫怒之心、愚痴之態。】

  這一段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好,外緣殊勝,沒有境界會引起你的煩惱。帶業往生,業就是煩惱習氣,並沒有斷,西方世界沒有緣,不會把你煩惱習氣引發出來。這是說那裡環境好,物質環境、人事環境都好,你到那邊去事事順心,事事如意,這是在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求不得的,西方世界都圓滿了,這從事上說。

  鈔【又云:生彼國者,皆悉具足三十二相,諸根明利,乃至成佛,不受惡趣。】

 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的智慧、相好、德能、神通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。『諸根明利』就是智慧、神通跟佛相同。從往生那一天一直到成佛,『不受惡趣』,不但惡趣的果不受,惡趣的因也不受,因就是貪瞋痴慢,都不受。

  鈔【又論頌云,天人不動眾,清淨智海生。】

  這兩句話是《往生論》裡面的。『天人不動眾』,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天人,但是《彌陀經》上講有天人、聲聞。《無量壽經》給我們說明,天人、聲聞是方便說,不是真實說。說天人、聲聞有兩個意思,第一個是你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前的身分,像我們是人的身分,生到那裡稱人,實際上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菩薩,是你沒有往生之前的身分。你從天上去往生就稱為天人;你是小乘迴小向大,也念佛往生的稱聲聞,不是真正的。西方極樂世界只有菩薩,沒有聲聞、天人,這個要知道。另外一個說法,你到西方極樂世界斷煩惱的程度,比擬他方世界的天人、阿羅漢,我們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雖然智慧、神通、道力、相狀都跟佛沒有兩樣;可是還有一樣不一樣的,那就是佛沒有煩惱,我們還是有煩惱,我們是帶業往生的。如果見思煩惱還帶著,沒有斷盡,就等於他方世界的天人;見思煩惱斷了,塵沙無明沒有破,等於他方世界的緣覺、聲聞,是這個意思。其實那邊確實沒有二乘、天人的稱號。《論》裡說「天人不動眾」,天人都會起心動念的,他不動,『清淨智海生』。

  鈔【不動即不退也,良繇念佛之力,得依如來智海含潤而生,有進無退故。】

  這種功德利益從哪來的?所以說難信之法。教下的法師很少相信,禪宗大德也不相信,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!真正徹底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之人他相信,事實真相看到了,這種人相信。正如蕅益大師所說的,像馬鳴、龍樹、智者、永明之流,他們相信,為什麼?他們是徹底悟入諸法實相,這種人相信。這是阿彌陀佛神力的加持,人事環境,物質環境、種種條件的優越,使你雖然帶業,業力在那邊不起作用,不起現行,這一點非常重要。

  我們念佛,業力煩惱常起現行,這不是好現象,障礙你往生,現前障礙你一心不亂,障礙你功夫成片。得功夫成片,就決定有把握往生了。你們現在雖然修行功夫很得力,業障消了一點,我問你有沒有把握往生?沒把握。為什麼沒把握?煩惱沒伏住。業障雖然消了一些,這是肯定的,消得不夠,消到一定程度,你的心清淨了,功夫成片。功夫成片,不但有把握往生,功夫好一點的可以自在往生,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。

  現在你們依照這個法門學,業障消了一點,得一點好處、一點利益的人很多;到功夫成片說想什麼時候走的,我現在還沒有看到一個。希望大家認真努力精進,再進一步就達到了,不能停止。得到功夫成片,我們再邁進一步,得事一心不亂。經上說得好,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。如果我們在這個世界修到理一心不亂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,這是我們要認真努力的方向。今天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