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 (第二十九集)  1984/12 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檔名:01-003-0029

  請看《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》,第三十七頁:

  序【蓋繇念空真念。生入無生。念佛即是念心。生彼不離生此。心佛眾生一體。中流兩岸不居。故謂自性彌陀。唯心淨土。】

  大師在這段序文裡面將這部《彌陀經》讚歎到無以復加,我們讀到這些文字可以說沒有不受感動的。這個地方總結就是接前面所說的修因證果,特別是歸結到「自性」、「唯心」,這個意思與一乘圓教的大經無二無別。所以我們常說這部經在一切法門裡面是第一法門,一切經中第一經,從這一段序文裡面我們能夠很親切的體會到。序文第一句說『蓋繇念空真念』,這個「念」就是念佛,《演義》裡頭有註解:

  演【念空真念者。】

  這都是由於『念空真念』,念佛有真念,既有真念,當然就有不真的念。所以我們念這句佛號,拿這個標準來對照對照,咱們這個佛號是不是真念?

  演【念即念佛之念,真念即真如體,念到極處,和念脫落,頓離念相,謂之念空。離念相者,等虛空界,法界一相,即是平等法身,故云真念。】

  前面從果證上說到一真法界的境界,也就是理一心不亂的境界。佛法,簡單的說,就是破迷開悟之法。一切經給我們說這個道理,無量法門都是教我們破迷開悟的方法。迷悟境界不一樣,所以在經論當中,佛往往也把種種不同階層的境界都為我們說出。所以常常讀誦大乘的人,對於自己的境界應當十分的明瞭,決定不迷惑,不迷就是覺,尤其要緊的是要把覺向上提升,這就叫做學佛。

  在一切修學法門裡面,無過於念佛法門,這是我們這部經講到這個地方,我想每位同修多少都能夠體會得到,知道這個法門之殊勝。以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夠證得平等法身,或者我們是一般經裡面講清淨法身,這正是蕅益大師在《要解》裡面跟我們說的,最直捷、最穩當的、最簡易,再沒有比這個法門更容易、更穩當,也正是《楞嚴經》所說的「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」。心開就是開悟,悟入清淨法身,悟入法界一相。『法界一相』就是一真法界,這是佛與大菩薩們親證的境界,這就是《華嚴》裡面所講的一真法界。我們雖然還沒有證得,但是這個地方對我們有很大的用處,那就是我們可以用這個標準常常來勘驗自己的境界。

  我們今天在這個境界裡面有沒有見到一相,「一相」是什麼相?是平等相。如果我們在境界裡面還有好壞的分別,那就不是一相,有好有壞這是二相。二相是凡夫的境界,一相是佛菩薩的境界,這是勘驗自己功夫最簡單的一個方法。我們自己功夫有沒有進展,換句話說,我們在境界裡面這個心有沒有平等?有沒有四相平等?如果發覺沒到這個境界,我們在境界裡所用的心,還像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「我相,人相,眾生相,壽者相」、「我見,人見,眾生見,壽者見」,這不是菩薩,不是菩薩是什麼?那就是凡夫,凡夫知見,輪迴知見。說凡夫,大家覺得無所謂,所以我特別把它加重語氣「輪迴知見」,你要是有這些知見,你就免不了生死輪迴,輪迴比凡夫的確是可怕多了。我們無始劫以來一直到今天,可以說都是在輪迴生死知見裡面打轉。

  『念空』,空什麼?就是要把生死知見給念掉,念掉之後,真念就現前了。『真念』就是真心、就是本體,禪家所謂「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」,是真正的自己,佛法裡面常講開悟,或者講證果,悟的什麼?證的什麼?就是這個東西。六祖大師在黃梅悟道了,證得了,所以他說了幾句話:「何期自性,本來清淨;何期自性,本來具足;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自性就是真如本體,就是自家本人。我們現在在迷,迷什麼?迷就是迷的這個,悟也是悟的這個。再跟諸位說明白,真如自性上沒有迷悟,從自性理體上,迷悟都不可得!所以成佛的時候,他必然見到大地眾生同成正覺,這一定的道理。說迷是虛妄的,那麼說悟難道是真實的嗎?悟是從迷相對建立的假名。如果迷破了,悟還存在,那個悟就是根本無明,並沒有真正的開悟,連悟也不可得!所以這個地方說,『念到極處,和念脫落』,這是講念佛功夫達到極處,能念所念俱不可得。

  『頓離念相,謂之念空』。到這個境界,我們要問,他還有沒有念?千萬不要誤會了,到這個時候不念佛了,沒念了,那你就墮到空裡面去了,那就大錯特錯!到這個時候,六字洪名依然是相續不斷,正是所謂「念而無念,無念而念」,不是沒有念。大勢至菩薩是等覺菩薩,他還是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沒斷!這才是一個真正念佛人。他那個一句佛號跟我們一樣,一天到晚我們拿著念珠,也許他也拿念珠,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從來沒間斷,可是境界決定不相同,為什麼?我們是著相念佛,人家是無相念佛;我們是有念念佛,人家是離念念佛。我們生在十法界裡面,他是生活在一真法界裡面。我們處處是有障礙,人家是處處無障礙。像《華嚴經》裡面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,那怎麼會相同?我們在境界裡頭種種差別,不平等!人家心地清淨平等,受用不一樣。

  諸位聽了這個話,一定會想到,我們怎樣也能夠念到這個境界?這個就是理一心不亂。你要想到達這個境界,必須精進更精進,精進什麼?老子說過:「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」。求世間學術,天天要增長,這是進步。如果是求道,道是清淨心,應該怎麼樣?應該一天一天的放下,損是一塵不染。前面大師給我們說過,「放下又放下」,這是學道。佛法裡面的精進,精進個什麼?精進是放下。不但把世間五欲六塵要放下,就是佛法也得要放下。世間五欲六塵是病,佛法是藥,藥拿來治病的,病好了,藥也不要了,正是所謂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。

  由此可知,自古以來這些成就的人,你仔細讀經就會發現到一個現象,佛講這些經,弟子們與會,聽了之後往往是大徹大悟,都能入這個境界。他不是每部經都聽,不是這樣的,從哪裡悟?一部經裡面開悟的。我們讀《楞嚴經》,摩登伽女是博地凡夫,經講到一半,她就證三果羅漢,她不是聽很多經、學很多法門才開悟的。諸位要曉得,學多了、聽多了,都變成所知障,決定不能開悟。佛法裡頭,無論是解與行,都要一門深入。既然是要一門深入,佛為什麼說那麼多經?佛說那麼多經,說老實話,不是為我說的,部部經都有個當機者,佛是為他說的。他聽了悟入了,可見得悟入實在講只是在一會、一部經。我們看多了這種情形才發現到,如果你搞太多,決定是障礙。就好像我們有病,每個人害的病不一樣,我們去看大夫,大夫給我們每個人處方不相同,我們拿到這個處方照這個處方吃藥,一吃就好了,藥到病除,就恢復健康。如果你的藥不錯,你吃好了,他的藥也不錯,好,這方子統統給我,我統統買來吃,沒有病也吃死了。

  這一切經是當年佛給許許多多眾生所開的藥方,不能隨便亂吃,你要是隨便亂吃,準有害處沒有好處。要是有好處,你現在已經讀了這麼多經,聽了這麼多經,為什麼還不開悟?你已經念了這麼多年佛,為什麼連往生的消息都沒有?這毛病在哪裡?搞亂了。我們在《往生傳》裡面看看古人,人家也是個博地凡夫,從來沒有聞過佛法的,有個法師教他念阿彌陀佛,他念了三年,他就功夫成片,他就得一心,他就預知時至,他就自在往生了。我們下的功夫比他多,為什麼不如他?人家吃的就一付葯,一吃病就好了。我們今天是搞好多好多種,唯恐藥方太少,沒病也吃出毛病,怎麼能夠恢復健康?所以為道跟為學絕對不相同。

 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,才曉得在這麼多法門當中,我們應該選擇哪一個法門?如果我們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學生、很聽話的學生,就應當選擇念佛法門,為什麼?因為佛在經裡面說,「正法戒律成就,像法禪定成就,末法淨土成就」。我們現在生在末法,我們修淨土法門,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那就是最聽話的乖學生,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個法門。

  這個法門好不好?太好了。如果不好,一乘圓教大法又何必提倡它?我們曉得《華嚴經》是一乘圓教,善財童子是修學代表的人物,是一個榜樣,是一個修行的典型,他修什麼法門?就是修念佛法門。念什麼佛?念阿彌陀佛。何以曉得?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他出來參學,第一位善知識德雲比丘教他念佛法門,雖然沒有說明這是念阿彌陀佛,可是到最後的歸宿是阿彌陀佛,我們就曉得德雲比丘教他這個念佛法門一定是念阿彌陀佛。由此可知,這個法門是從華嚴會上就開始提倡。我們不讀《華嚴》,我們不認識這個法門,讀《華嚴》之後,才曉得這個法門的殊勝,才曉得這個法門是一切法門裡的大總持法門。應該怎麼修?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成功了。把世出世間一切的妄想雜念統統要放下,你放不下的時候就是以這一句佛號取而代之。

  念佛的同修有很多人來跟我說,在念佛的時候妄念很多,這是必然的現象。不要怕,妄念起來了,你佛號也同時起來,要緊的是把全部的精神貫注在佛號上,妄念不理它,隨它有多少,隨它起,根本就不理會,專門去理會這一句佛號,那個妄念自自然然就沒有了。你愈是照顧妄念,妄念就愈多,那佛號就忘掉了,所以說是不理妄念。佛號與妄念同時起來,我們會用功的人就是照顧佛號,不理妄念。妄念不礙你念佛,念佛也不礙起妄念,它可以同時並存。你只要注意佛號,這個妄念必定會減少,少到妄念不生了,根本不起了,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個妄念也不起來,這個時候就是事一心不亂。妄念才起來,一句佛號就壓住了,這叫功夫成片,這就算是成就了,帶業往生決定有把握。

  這一段所講的是最高的境界,是講到理一心不亂,這時候的心就是真心現前。真心,經論上常講: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,此地講『等虛空界,法界一相』。心一了,外面境界就一。學佛的人要記住佛陀的教訓: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。換句話說,學佛的人要能轉境界,不要被境界所轉。被境界所轉的是凡夫,我們學佛的人、念佛的人,念念都還被境界所轉,你想想你怎麼能得一心?你怎麼能功夫成片?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。

  為什麼要轉境?因為境界是唯心所現、唯識所變的,境界不是真實的。《金剛經》說得很好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露跟電都是無常的,存在的時間非常的短暫。我們想想我們這個人、這個生命生活在這個世間,就算你壽長,活到一百歲,一百歲的人不多,一百歲的光景在整個宇宙裡面是一剎那,太短太短了。如果要在忉利天的眼睛裡面看,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,忉利天看我們世間人,可憐!早晨生的,晚上死了,朝生暮死。我們如果能常常想到這一點,想到這個事實,你就會覺悟了,你自自然然能把這一切無常虛妄的捨掉,取真常。

  真常是什麼?真常就是真如自性。此地講的『真如體』,體就是自性。《楞嚴經》裡面告訴我們「六根根性」,本師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,就六根的眼根,特別詳細為我們發明「十番顯見」,這個意思說明我們六根的根性是真常的,是不生不滅的,這個是真的,我們要取這個東西,這個在念佛法門裡面就是理一心不亂。我們也可以這樣說,佛菩薩與凡夫之不相同,就是用心不一樣。佛菩薩用真心,六根的根性是真心,他見色不用眼識見、不用意識見,他用見性見;耳聞音聲,他不用耳識聞,不用第六意識聞,他用聞性聞。所以會用六根根性的人,這就叫做佛菩薩;不會用六根根性,用六識,那就叫凡夫。除此之外,佛菩薩與凡夫還有什麼差別?沒差別。

  「念到極處,和念脫落。」我們現在開始念佛是用意識心,我們不會用六根根性;念到極處,能念所念兩邊都捨掉了,這就是禪家所謂離心意識。離心意識之後,這個境界是此地講的『念空』,這個「空」不當作「無」講,這個空就是《心經》所講的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,這個空是這個意思,就是實相般若。

  前面講「頓離念相」,念相是什麼?言說相、文字相、心緣相、能念相、所念相,全都沒有了,與交光大師《楞嚴經正脈》所講的「捨識用根」沒有兩樣。《正脈》所講的境界是圓教初住以上的境界。圓教初住以上,正是念佛法門裡面的理一心不亂,這個時候心離開了分別執著妄想,你的真心顯露出來了。真心是什麼樣子?第一是廣大相,就是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心量廣大!清淨相、平等相、慈悲相(所謂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)現前了,這個時候清淨法身、圓滿報身、千百億化身統統現前了,這叫真念。

  你要是問念佛有什麼好處?這好處怎麼說得盡?說不盡的好處。說到這個地方,我們再歸納起來,真念就是用真心念佛,這是最簡單的講法,不可以用妄心念佛,要用真心念佛。上一次把境界說出來了,那一段文非常非常重要,我也特別提示給同修,我們念佛用真心,我們待人接物呢?念佛這個時候覺了,待人接物又迷了,那不行,那個沒用處的。念佛的時候把真心念出來,念出來幹什麼?念出來要生活,使我們整個日常生活統統用真心,那才是處處都見佛了,時時都見佛了,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。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是一個方法,這個方法最要緊的就是把你喚醒,要把你的覺心喚醒,把你覺心念出來。覺心是真心,把妄心念掉,把真心念起來,就是這麼回事情。真心用事,真心當家,真心作主,就叫做成佛,就叫做正等正覺。

  由此可知,念佛不是沒有用處,念佛並沒有與我們生活脫節,念佛就是我們實際的生活。今天政府提倡,要提高生活品質,從哪裡提起?念佛才是唯一真正提高了生活的品質,使你真正得到幸福美滿的人生。可是諸位要記住,如果你用假心、雜心、妄心,你怎麼念,這種好處利益你得不到,充其量只是阿賴耶識裡面種一點念佛的種子,這一生得不到受用。如果這一句佛號把真心念出來,那個受用真正是不可思議,真正是大自在!世間人常講快樂無比,那是喊口號,實際上他很苦,嘴皮上說說而已。只有真心念佛的人才真正快樂,真正自在。所以,真善美慧唯有真心念佛的人他才具足。

  大師說「蓋繇念空真念」,這句話就說明了念佛的真實功夫,功夫成就了,這是理一心,上乘功夫。下面講「生入無生」,生入無生就是果報,因圓果滿。

  演【生入無生者,生即生死之生,無生即無生忍。】

  換句話說,你念到這個境界,見到什麼樣的事實真相?事實真相是不生不滅。所謂了生死超三界,還不止!這個了生死超三界通常我們講小乘阿羅漢的,比阿羅漢的境界高得太多太多了。到這個境界才真正看到一切法本來不生,哪裡有滅?這是見到宇宙萬法的真實相,諸法實相。為什麼說萬法不生?這個理很深,佛一句話可以給我們道出,給我們說破,但是我們卻很不容易契入,不容易體會。不但不容易體會,恐怕還不容易接受。為什麼不容易接受?因為對這個境界根本無法理解,所以不能接受。

  演【生本無體,以念為體。】

  『生』就是指一切萬法生起的現象,我們常講緣生,「因緣所生法,當體即是空」,它沒有自性,沒有自性它從哪生起?『以念為體』,從念生。這個事理確確實實難懂,我們只好從比喻當中去體會。諸位還沒有證到聖果,就是你的心還沒清淨。沒清淨,換句話說,你這個心起念、起分別是從無中斷。你睡大覺躺在床上,身是不動了,你的心還是在起念,還是在分別,起念就變成夢境。夢從哪裡來?你睡覺的時候,你心裡頭有念,夢是從念生的。如果你沒有念,就沒有夢了。你有善念就有好夢,你有惡念就做惡夢。由此可以證明,夢確確實實是從念生起的。

  夢境短暫,可是你在夢境裡面那個感受不是短暫的。中國古人筆記小說所講的「黃粱夢」,這是大家所熟悉的。說一位窮秀才天天在那裡胡思亂想,有一天在一個道觀,道士在那裡打坐,旁邊有個爐子在煮小米稀飯,黃粱是小米,很快就燒熟了。他坐在旁邊打瞌睡,就做了個夢。夢到他去趕考,結果考中第一名狀元,然後皇帝派他做知縣、做官,官慢慢的升,做了若干年升到宰相,凡是過去對他有恩惠的人,一個個都報答,過去與他有過不去的人,一個個都報仇,恩怨分明,到最後自己也犯了罪,被皇帝貶職,生活潦倒,苦不堪言。這時一下醒過來,那個黃粱還沒煮熟。這道士很厲害,就問他:你這二十年的太平宰相還得意嗎?他在夢裡做了二十年太平宰相,黃粱還沒煮熟!他在夢境裡確確實實感覺到幾十年過去了,人生如夢!

  年輕人對這個體會不深刻,年歲大的人對於這個感受非常的親切。我二十三歲到台灣,現在轉眼六十歲了,想想初到台灣那一天的光景,如同昨天一樣。往後還有三十年嗎?沒有了,三十多年一彈指過去了。人生是個夢,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夠得到。你以為可以得到,那是假的,決定是虛妄的,無非是做一場大夢而已!所以佛教我們一切要捨,一切要放下,這是正理,絕對正確的道理。為什麼?一樣也得不到,你偏偏要求得,你不是在自找苦吃嗎?所以,放下就自在,放下就解脫。

  一切法是妄想分別變出來的,唯識裡面講「唯識所變」,識就是念頭,就是分別心。所以,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是以念為體。如果你念頭沒有了,那就像永嘉大師所說,「覺後空空無大千」。覺後,好像睡覺醒了,夢境沒有了。我們眼前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大夢,你現在這個分別心沒有覺、沒有斷,一天到晚繼續不斷在分別,所以外面境界相好像是個相續相,是連續的,其實它不是連續的,它是剎那剎那生滅的,就是《楞嚴》上所說的「當處出生,當處滅盡」、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法爾如是。不要以為那個境界是真實的,真有這些事情,那你就看錯了,沒這些事!你要是把真相看穿,你怎麼不自在!真相看穿了,在一切境界裡面沒有得失的念頭。眾生之苦,苦在患得患失。我們在這個境界裡沒有得失,這多自在!一切受用無不自在。下面大師引用《起信論》上一段話來說:

  演【起信云:一切諸法,唯依妄念而得住持。】

  《起信論》是宗經論,都是依據佛陀的開導,為我們來說明。『一切諸法』,包括世出世間法,世間六凡法界,出世間四聖法界,不但包括四聖六凡,而且還包括一真法界,統統是『依妄念而得住持』。「住」就是存在的意思,「持」就是保持,也就是它相續。這種現象是相續的存在,是依妄念。

  說到這個地方,也許諸位要問: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裡頭有妄念,我們相信,為什麼?他還沒得一心。方便有餘土裡面也有妄念,我們也相信,因為他雖然得念佛三昧,沒見性。問題來了,實報土以上的,難道還有妄念?你們諸位想想有沒有?實報土是見了性的菩薩,是法身大士。初住菩薩有沒有妄念?四十一品無明才破一品,還有四十品沒破,怎麼沒妄念?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,還是有妄念。圓滿成佛,沒妄念了。沒妄念應該是沒有相,所以在這個境界裡面,我們才看出佛的慈悲,真是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,為什麼?他有能力把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破掉,他不破。為什麼不破?要在夢中大作佛事,幫助別人覺悟。他要一破了,那就覺後空空無大千,他對於這一切迷惑顛倒的眾生還有什麼幫助?沒有幫助。

  所以佛到成佛這個境界,他絕對不破這一品無明,留著它,叫留惑,他保留這一分,這就是所謂倒駕慈航,保留這一分他才能夠在十法界示現身相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。在這個時候,它叫不叫妄想?可以說是妄想,也可以說不是妄想,因為他這個妄想他自己知道,他願意保留的,他已經覺悟了,這個妄想就不是妄想。好像你在作夢,夢裡面做了不少好事,曉得自己做夢,不願意醒過來,這個夢還繼續往下做,但是你已經覺悟了,曉得在夢中,那就是真正離開夢境了。這就是大經裡面常講的,「即世間而出世間」,離即同時,離即不二。這是佛法最積極的一面,這是佛法對於一切眾生無比的貢獻,我們要認識。底下這一段從理論上講的:

  演【今既念空,所謂皮既不存,毛將安附,自然髑髏粉碎,五陰消亡,從有生悟入無生矣。】

  這是無生法忍。我們一般講無生法忍,狹義的來說,《仁王經》上所講的,七地、八地、九地,這三個位次是無生忍菩薩。如果廣義的來講,把標準降低一點,圓教初住以上就能夠證得少分無生之理,就悟入無生。淨土境界裡面,我們在迴向偈裡面常常念到的,「花開見佛悟無生」,那是圓教初住的境界,就是你剛剛證得理一心不亂的境界。換句話說,沒有證到理一心,你的蓮花沒開,你往生極樂世界是在蓮花裡面,花沒開!在這個裡面,再繼續不斷的用功,證到理一心,花就開了。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確實有這個花,它也不是假的,事上是真有,可是你要明理,理是什麼?這個花是心花。為什麼不比喻別的花,一定要比蓮花?蓮花是清淨的,你的心本來是清淨的,六祖說:「何期自性,本來清淨」。開是什麼?開悟了,大徹大悟。幾時你的清淨心大徹大悟了,蓮花就開了,這麼回事情。

  你要問:到西方極樂世界,那個蓮花要多久才能開?沒定!哪有一定?你到那裡一天開悟了,一天花就開了,兩天開悟,兩天花就開了,你永遠不開悟,那永遠花不開,這沒有一定的。如果我們在現前就能夠心開意解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上品上生,為什麼?一到西方極樂世界花就是開的,這是上品上生。我們要想想,我們這個心為什麼不開?不開就是你有障礙,這個障礙就是你放不下,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,所以你不能夠心開意解。你不曉得這一切萬象的真實相、真實的樣子,它是虛妄,不是真實的。你能把這層看破,事事物物你就不牽掛了,沒有一樣事情你會牽掛的,那就叫全體放下。這個時候才是心開意解,你這個心清淨自在,往生西方世界這就是上品上生。

  演【又生即念佛之心,無生謂無生之理。】

  這一段從理上講。

  演【雖念性元生滅,既由有念得入無念,是從生滅頓入無生矣。】

  前面講頓入,此地也是講頓入,與窺基大師在《通贊疏》裡面說法完全相同,這個法門圓極頓極了。說個老實話,我們在一生當中要想證得法身大士,確實不容易。可是用這個法門,我不敢講決定可以做到,我跟諸位說,可能做到。那就看各人用心,各人的精進,各人功夫如法不如法,得力不得力,這是其他任何一個法門無法跟它相比的。

  我們現前念佛是有念,是用一個生滅心在念佛,念到熟透,就入無生之理。什麼叫有生?什麼叫無生?有生的是能念的心、能念的識,識心是分別心,因為這是有為法,是有生有滅的。念到見性了,念性是不生不滅的,就是楞嚴裡面「十番顯見」,念性和見性,一性無二性。怎樣從有念能達到無念?就是說從識念念到見性,這個要記著前面這句話,「念空真念」,所以才能夠生入無生。生入無生以這一段的意思來說,就是生滅心念到見性。無生是見性,是不生不滅,要念空真念。「念空」簡單的意思是說,要統統放下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這是念空。用真心來念,自自然然就是從生滅念到不生滅,到不生滅這就見性了。

  演【念佛念心者。】

  念佛就是念心。最近有幾位同修來問我,佛號沒有辦法相續不斷,因為每天要工作,一做工作佛號就不能念了,如果一面念佛一面做工作,這心有二用,一樣都搞不好,佛也沒念好,事情也沒做好,自己障礙重重。這都是沒有明瞭經義,才會出這個亂子。諸位要記住,念佛,念是今心,現前的心,佛是覺。我現在這個心覺而不迷,就是念佛。覺心來辦事,樣樣事情都辦得圓滿,樣樣事情都辦得周到,為什麼?你覺而不迷。迷的心才會把事情辦顛倒,才會把事情辦錯了,覺心不會。所以,念佛是覺心,現前這個心是覺而不迷。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就是把你那個迷心念掉,把你本來的覺心念起來,念起來幹什麼?念起來在日用平常當中去辦事,去待人接物,這就叫佛法,這叫真念佛。

  可見念佛是有用處的,不是念了沒用的。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南無是皈依的意思,阿彌陀佛是無量覺,這六個字完全翻成中國意思,是皈依無量覺。皈是回來,從哪裡回來?從迷惑顛倒那裡回來,從一切錯誤裡面回過頭來,依什麼?依覺而不迷,依正而不邪,依淨而不染,這就叫做念佛。否則的話,一天到晚拿著念珠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待人接物樣樣迷惑顛倒,你這個佛白念了,那就是古人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,白念了,沒有把你的覺心念出來,沒有把你迷惑顛倒的境界轉變過來,沒轉得過來。所以要認識「念佛」這兩個字,就是念的心,佛就是覺悟的心。所以,念佛就是念心。

  演【既到真念田地,則其念佛已無能所。】

  『能』是能念之心,『所』是所念之佛。如果有能所,給諸位說,它是二心,二心就是迷。覺心是一心,一心就是真心。處事待人接物,無論順境逆境都用真心,這就是覺。才起分別,才起一點執著,這個心就迷了,就是不覺。迷了就有苦,覺了就自在。到真念的時候,他一定是一心現前,真心現前,真心裡頭沒有能念所念。

  演【能念心外,無有佛為我所念。所念佛外,無有心能念於佛。智外無如,如外無智,如智不二,名念佛即是念心也。】

  這幾句話說得非常之好,文字簡單,意思非常的明顯。由此可知,我們念佛人修的是什麼東西?念佛人之所求,就是求真心起用,就求這個,經典裡面名稱就是一心不亂;我把它變個名詞,大家容易懂,真心起用就是一心不亂。如果真心不起作用,你這個一心得到也枉然,沒有用處。一心得到的有自受用、有他受用,自受用是清淨、一塵不染,他受用是大慈大悲;自受用與他受用不二,自受用與他受用不相妨礙。

  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四十九年為我們講經說法,是他受用,大慈大悲,他自己非常清淨。從他清淨心裡面來說,他從來沒說一個字,沒有說一句法,說而無說。說是慈悲,他受用,無說是自己清淨,自受用,自他不二!可見得他用一心,他不用二心。「我自己清淨,我對別人要講經說法,我這用二心」,那你錯了,你用二心就障礙了,你說法一定障礙自己清修,自己清修一定障礙弘法;唯有一心無二心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。這個道理我們要明瞭,這個事實我們細細去體會,更應當努力來學習,使自己也能夠達到這個境界,你就得大自在,你這個人生才真正的享受,人生的意義、生命的價值,你才會體會得到。否則的話,前途一片渺茫,一片黑暗,真正是可憐!

  我們在這部經裡面真正得到一個指歸,得到一個方向。前面一再跟諸位提起,經典學一部,就這一部就夠了,決定能把我們無始以來一切毛病習氣都治好,決定能幫助我們成就無上道。諸位用功,一心稱念阿彌陀佛,絕不間斷,絕不懷疑,就成功了,方法就這麼簡單。今天時間到了。

  

  

#